[实用新型]燃油发动机高效传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19845.3 | 申请日: | 2015-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淼;王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淼;王绍文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61/14;F02M29/04;F02M2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9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发动机 高效 传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燃油发动机传质装置。
背景技术:
喷雾汽油在气缸中充分燃烧的先决条件是每一个汽油分子或分子团都要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充分接触。有研究表明普通汽车燃油三分之一没有燃烧,白白的浪费掉,其原因是宏观传质、细部传质都不充分,没有做到每一个汽油分子或分子团都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充分接触。传统理论人们把传质分为层流传质与紊流传质。层流传质速率极慢。紊流传质速率很快,是紊流的涡旋带动作用造成的。实际工程上,油气传质首先是宏观传质。科学的宏观传质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油雾与空气进行迅速、充分混合,达到在各个宏观部位油气都是均匀的,促进油雾气化。然后进行细部传质,即油气与空气在极邻近部位进行传质。对于燃油发动机来说这两种传质的难度都是很大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发动机高效传质装置,能够使喷雾后的油雾迅速高效的与空气充分混合,进入气缸充分燃烧,大幅度提高发动机效率,大幅度消减尾气污染,特别是pm2.5的污染。
技术方案:
一种燃油发动机高效传质装置,安装在供气干管与发动机气缸之间,包括接口螺栓(1)、外壳(2)、环状孔板(3)、变频气泵入口(4)、燃油喷嘴(5)、压差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布气网格(10),燃油喷嘴(5)设置于外壳(2)内,其特征在于:外壳(2)内还设有风扇叶片(6),风扇叶片(6)位于燃油喷嘴(5)的后面。
燃油喷嘴(5)正对准风扇叶片(6)中心。
在风扇叶片(6)之后设置栅条组(7),风扇(6)和栅条组(7)之间留有间距。
变频气泵、压差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均与电子控制单元ECU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在油气流动中制造紊流,并且控制涡旋的数量和大小,使汽油分子与氧气分子接触得越充分越好。
首先,因为从油喷嘴到进入气缸时间很短,如果不采用科学传质手段,宏观传质很难充分完成,很多的油雾不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宏观传质可用下面方法来实现。在燃油喷嘴5的后面设置转动风扇叶片6。当燃气喷雾时,空气燃气流吹动叶片6转动,产生一系列的大涡旋,这些涡旋带动与参混作用使油气与空气迅速完成宏观混合。
细部传质是在极邻近部位的传质。在紊流运动中极邻近两点间的流态是层流,故此其传质速率极低、传质难度极大。而流体中微小涡旋的离心惯性效应可以大大的加大了油雾与空气沿涡旋径向产生的速度差,大大提高了油雾与空气的接触速率。让油雾与空气流经多层栅条,流体流过栅条格条时在格条的两侧产生一系列的小涡旋。两个小涡旋汇合产生更多更小的涡旋,这些更小的涡旋再汇合产生的涡旋尺度更小,涡旋数量更多,因此在每片栅条后都产生高比例的微涡旋,他们的离心惯性效应大大地加大了油雾与空气细部传质速率,迅速完成细部传质,使油雾每一个分子或分子团都能充分与氧气分子混合接触,进入气缸后充分燃烧。这不仅能大量节省油的用量,更能大幅度减少尾气污染,特别是pm2.5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剖视图;
图2是栅条为直条立面图;
图3是栅条为五折线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燃油发动机高效传质装置是安装在发动机气缸之前,在发动机供气干管上。本装置由接口螺栓1、外壳2、环状孔板3、变频气泵入口4、燃油喷嘴5、风扇叶片6、栅条组7、压差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布气网格10组成。其后是发动机支管11、燃油发动机12。燃油喷嘴5设置于外壳2内,外壳2内还设有风扇叶片6,风扇叶片6位于燃油喷嘴5的后面。燃油喷嘴5正对准风扇叶片6中心。在风扇叶片6之后设置栅条组7,风扇叶片6和栅条组7之间留有间距。压差流量传感8、温度传感器9、变频气泵都与电子控制元件ECU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淼;王绍文,未经王淼;王绍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9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