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门线束防漏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07683.1 | 申请日: | 2015-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3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田秀;王令龙;朱江;王轶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F16L5/1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门线束防 漏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门线束防漏水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两厢车,比如M44车型,背门护套处于湿区环境,对于连接车身部门的护套,由于通向座舱,需要有密封的要求,如果密封效果实施不可靠,对于座舱内部的舒适度、零件的耐久等都会造成影响,特别会影响到整车的电性能,因为对于座舱内部的线束,特别是连接器都是非密封性的,如果有水渗到座舱,水是能通过连接器进入导线并且导入到用电设备,造成短路、腐蚀等风险,严重的会导致烧车。
对于以前的车型,由于护套中需要同时安装线束,并且此护套在车上是运动部件(后背门不停的翻转),所以对于密封性能,护套和线束都起决定性的影响。通常我们会对线束做很多优化,比如减小分支的截面积、在线束上增加防水泥、更改线束固定方式、优化线束缠绕方式、更改线束覆盖物、更改线束长度等。对于护套也做过很多优化,比如增加接触面、增加接触力度、优化长度等,但都没有达到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背门线束防漏水结构,有效解决线束护套漏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门线束防漏水结构,包括护套和车身钣金,护套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端,护套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端的侧面上设置有骨架,第一固定端侧壁边缘设置有凸起于其表面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第二密封环位于第一密封环的内侧,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之间设置有凹槽,车身钣金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端相配合的安装孔,第一固定端端部穿过安装孔,安装孔内侧边缘与骨架相互配合,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端部与车身钣金的表面紧密接触。
所述第一固定端边缘为平滑平面,本实用新型较之现有技术取消了设置于第一固定端的线束条。
所述所述骨架表面设置有与安装孔内侧边缘相配合的限位件。
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外侧壁高度大于第二密封环的高度。
所述限位件为楔形结构,限位件的倾斜面一端与骨架固定连接,限位件的倾斜面另一端与与安装孔的边缘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环,使其端部与车身钣金紧密接触,有效提高护套整体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固定端侧面设置带有限位件的骨架,实现第一固定端与车身钣金的有效连接,通过限位件实现第一固定端与车身钣金的固定,通过第一密封环实现第一固定端与车身钣金的密封,有效保证了护套安装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密封环内增设第二密封环,实现双第二密封环结构的设置,有效进一步提高第一固定端的密封性,达到防止漏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取消第一固定端的线束条,使线束在此位置是松散的状态,对护套没有力的压迫,不会在翻转过程中拉扯护套,进一步强化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a;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b;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端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第一固定端,2-护套,3-第二固定端,4-车身钣金,5-第一密封环,6-第二密封环,7-骨架,8-限位件,9-安装孔,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门线束防漏水结构,包括护套2和车身钣金4,护套2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端1,护套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端3。第一固定端1由软性材料制成。第一固定端1的侧面上设置有骨架7。骨架7由硬性材料制成,为第一固定端1提供支撑。,第一固定端1侧壁边缘设置有凸起于其表面的第一密封环5和第二密封环6,第二密封环6位于第一密封环5的内侧,第一密封环5和第二密封环6之间设置有凹槽10。第一密封环5的外表面与第一固定端1的侧壁外表面在同一个面上。第一密封环5和第一密封环6均为软性材料,有效实现密封。车身钣金4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端1相配合的安装孔9,第一固定端1端部穿过安装孔9,安装孔9内侧边缘与骨架7相互配合,第一密封环5和第二密封环6的端部与车身钣金4的表面紧密接触,保证第一固定端1内部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密封环5的外侧壁高度大于第二密封环6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其内部密封性。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挤压车身钣金时,凹槽10为第二密封环6提供了退缩空间,第二密封环6和第一密封环5共同作用,保证第一固定端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7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上水自动关闭开关
- 下一篇:用于阀体的填料压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