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操纵刚度模拟装置及具有其的舵面跨音速颤振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9566.7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0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钟坤;张桂江;于佳鑫;脱朝智;唐振亮;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00 | 分类号: | B6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操纵 刚度 模拟 装置 具有 跨音速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洞颤振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纵刚度模拟装置及具有其的舵面跨音速颤振模型。
背景技术
在设计飞机的机翼襟副翼、垂尾方向舵等舵面跨音速颤振模型时,需要模拟舵面的操纵刚度。如图1,现有的方法是使用弹簧片7连接主翼面8和舵面9,通过弹簧片7的弯曲刚度来模拟舵面9的操纵刚度,然而模型的翼型高度有限,弹簧片7在布置时往往突出翼型,导致翼面的气动流场受到破坏,最终对试验结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纵刚度模拟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纵刚度模拟装置,用于舵面跨音速颤振模型,所述舵面跨音速颤振模型包括舵面模型以及主翼面模型,所述操纵刚度模拟装置包括:两个连接头,每个所述连接头均包括板状主体以及与板状主体相连的连接部;两个紧箍圈;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一个紧箍圈与一个连接头的连接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另一个紧箍圈与另一个连接头的连接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头的板状主体用于连接舵面模型,另一个所述连接头的板状主体用于连接主翼面模型,所述操纵刚度模拟装置在所述板状主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为中心对称图形。
优选地,每个所述连接头的板状主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舵面模型或主翼面模型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4至8个。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弹簧杆。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一个底板以及自所述底板的一个面向远离所述底板的另一个面方向延伸的周侧板;所述周侧板向远离所述底板方向伸出,形成厚度小于所述周侧板的薄壁,所述周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使所述连接杆伸入;所述薄壁覆盖围合部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紧箍圈扣合所述薄壁。
优选地,两个所述连接头为相同的连接头。
优选地,所述板状主体与所述连接部通过焊接方式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舵面跨音速颤振模型,所述颤振模型包括舵面模型以及主翼面模型,所述颤振模型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操纵刚度模拟装置,所述操纵刚度模拟装置用于连接所述舵面模型以及主翼面模型。
本实用新型的操纵刚度模拟装置所需的安装高度比较小,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从而避免装置突出翼面所导致的翼面流场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操纵刚度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操纵刚度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9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盒装置
- 下一篇:飞机机翼安装辅助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