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盖罩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88802.3 | 申请日: | 2015-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1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琦;白奎;马江涛;潘圣临;曹权佐;卢洪英;王礼亮;刘锡鑫;张霖;张法;闫立凯;任伟伟;侯佰新;王波;王刚;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1M13/0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增压 发动机 缸盖 迷宫 油气分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盖罩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曲轴箱通风系统是现代发动机必须结构之一。随着国家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各大主机厂、发动机厂对通风系统的功能要求越来越严苛。虽然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分离效率较高,但是油气分离效率仍然无法适应增压发动机翻倍的活塞漏气量,使机油析出量无法达到设计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盖罩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虽然油气分离效率较高,但是油气分离效率仍然无法适应增压发动机翻倍的活塞漏气量,使机油析出量无法达到设计标准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盖罩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进气侧迷宫结构和排气侧迷宫结构,进气侧迷宫结构和排气侧迷宫结构均集成在气缸盖罩上;排气侧迷宫结构包括回油板、导流板和孔板,回油板与气缸盖罩围板之间构成迷宫,孔板将迷宫分为左右两部迷宫,孔板的上端为悬置状态,孔板的下端通过桥接梁安装在回油板上,导流板安装在左部迷宫内,回油板上开设有窜气入口,窜气入口的开设位置与导流板的安装位置对应。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所述窜气入口为矩形入口,其尺寸为20mmX20mm。如此设置,扩大窜气入口,降低迷宫内气流流速。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所述孔板的回油孔直径为4mm。如此设置,扩大回油孔尺寸,加强迷宫机油的回流能力。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所述孔板下端的桥接梁上设置有回油口。如此设置,进一步加强迷宫机油的回流能力。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所述气缸盖罩上由左至右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在孔板的左侧,且第一加强筋孔板的重叠量为4.5mm。如此设置,加大孔板与加强筋的重叠量由1.5mm变为4.5mm,增强了迷宫油气分离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盖罩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所达到的效果为:鉴于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布置情况和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运行特点,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对气缸盖罩排气侧迷宫进行优化升级,优化升级后的排气侧迷宫结构的油气分离效率适应增压发动机翻倍的活塞漏气量,使机油析出量达到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盖罩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的排气侧迷宫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盖罩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应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回油板,2-导流板,3-孔板,4-气缸盖罩,5-气缸盖罩围板,6-窜气入口,7-回油口,8-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8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