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信息交互系统中的供电电压正向检测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60994.7 | 申请日: | 2015-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5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崔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贝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 交互 系统 中的 供电 电压 正向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交互系统中的供电电压正向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信息交互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信息交互系统处理的各种数据(用户数据、系统数据、业务数据等)在维持系统正常运行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数据遭到破坏(泄漏、修改、毁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影响,从而危害到整个信息交互系统的正常运行。
目前针对数据安全的攻击方式有很多,电源毛刺电压攻击就是一种常用的攻击方式。电源毛刺电压攻击是通过快速改变系统供电电压的一种缺陷注入攻击方式,为了保证信息交互系统的安全,系统的供电电压检测电路要能够适应供电电压的变化和能够检测毛刺电压信号。申请号为“200910088706.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电源毛刺攻击的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采用电阻网络来采集电源毛刺电压。采用电阻网络采集电源毛刺电压不仅存在直流功耗,且电阻网络只能采集电源上的低频信号,对于电源上的高频信号无法实现同比例采集,受到毛刺攻击电压幅度和频率的限制,而该结构的检测电路正常工作时还会受到被检测的电压的直流值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中的供电电压正向检测电路,提高正向电源毛刺电压的频率采集范围,减小系统静态功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中的供电电压正向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以及第四PMOS管;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适于接收第一偏置电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七N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并适于接收第二偏置电流,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七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七NMOS管的漏极并适于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适于接收工作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阻为可调电阻。
可选的,所述信息交互系统中的供电电压正向检测电路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适于对所述第一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产生第二检测信号
可选的,所述缓冲器包括第八NMOS管、第九NMOS管、第十N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以及第七PMOS管;
所述第八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栅极并适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八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九N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六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九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十N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并适于输出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八N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九NMOS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十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适于接收工作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贝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贝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0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