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机器人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58314.8 | 申请日: | 2015-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3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波;梁明;严荣智;马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7/04 | 分类号: | B23Q7/04;B25J15/08;B25J1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 地址: | 5103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机器人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机器人夹具。
背景技术
近年家电行业面临自动化升级改造挑战,特别是中央空调的生产过程,由于中央空调规格、重量都较大,在产品的总装线上劳动强度都非常大,企业急需对原有传统中央空调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来应对市场需求与劳动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央空调具有小批量、品种多样、生产规模小等特点,往往一条总装线要满足多种规格型号产品的生产,因此对生产线的适应性、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机器人夹具就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机器人夹具,有效解决夹具与不同规格工件匹配的问题,提高了机器人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的制造成本。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调节的机器人夹具,其特征是:包括一水平支架,在所述水平支架两端的底面依次设有竖向相对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固定设有一汽缸且汽缸的推杆穿过第一支撑板上的开孔与第一夹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夹板,一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上、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上的螺纹孔相配合并外伸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或手轮。
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外侧上设有导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有让导杆穿过的套筒。
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相对向面上都贴附有一层橡胶片。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侧上安装有一标尺。
所述第二夹板的顶面设有一行程开关。
所述第一夹板的顶面设有一光电开关。
所述水平支架的顶面设有一锁线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调节夹板之间的距离,有效解决夹具与不同规格工件匹配的问题,提高了机器人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一夹板,5-第二夹板,6-汽缸,7-推杆,8-螺杆,9-手轮,10-导杆,11-套筒,12-橡胶片,13-行程开关,14-光电开关,15-锁线夹,16-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的机器人夹具,包括一水平支架1,水平支架1的顶面设有一锁线夹15用于架设夹具与机器人之间的连线,在所述水平支架1两端的底面依次设有竖向相对的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2的内侧设有第一夹板4,第一支撑板2的外侧固定设有一汽缸6且汽缸的推杆7穿过第一支撑板2上的开孔与第一夹板4连接,汽缸6由机器人控制进行动作;第二支撑板3的内侧设有第二夹板5,一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夹板5上、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上的螺纹孔相配合并外伸到第二支撑板3的外侧,螺杆8的另一端设有手轮9,夹具的第二夹板5固定不动但可以通过螺杆8对其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夹板之间的距离,第二支撑板3的内侧上安装有一标尺16,可以用于观察第二夹板的调节距离;第一夹板4的顶面设有一光电开关14,光电开关14的检测信号作为机器人控制汽缸动作的参考信号,当夹具中放置有工件时,光电开关会第一时间检测到并将检测情况转化为光电信号传送到机器人中,机器人向汽缸发出动作信号,汽缸的推杆推动第一夹板加紧工件;第二夹板5的顶面设有一行程开关13,行程开关13的动作信号传送到机器人中作为机器人控制汽缸停止的参考信号,当行程开关被工件触碰而动作时,行程开关的动作信号传输给机器人,机器人则向汽缸输出停止的动作指令;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的相对向面上都贴附有一层橡胶片12,设有橡胶片可以保证夹具在抓取工件过程中不损坏工件的表面;第一夹板4、第二夹板5的外侧上设有导杆10,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有让导杆穿过的套筒11,设有导杆可以使得汽缸在推动夹板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8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石墨产品除尘加工装置
- 下一篇:锯床送料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