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4528.X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叶明;蒋全喜;吴信晴;李武;何晨;刘飞;李奥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梁美珠;金凯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发动机 悬置 软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
背景技术
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是客车发动机必用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减小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架上,增强整车舒适性。现有的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虽然具有一定的隔震效果,但是长时间使用后橡胶块容易脱落,而且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均较为复杂,增加了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胶垫的制造成本,并且由于体积较大,在安装到发动机与车架连接时会占用较大的发动机仓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该前悬置软垫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还具有不易脱落、结构及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支架、下支架、缓冲橡胶块和安装底座。
所述上支架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安装螺栓;所述下支架为开口向下的第一U型槽;所述安装底座为开口向上的第二U型槽,且第一安装底座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安装螺栓;所述缓冲橡胶块的上部嵌入设置在第一U型槽的内部,下部嵌入设置在第二U型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一U型槽的顶部围成一前后两端开口的三棱柱腔体,且该三棱柱腔体的前后两端开口处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和支撑部的下端分别焊接在第一U型槽顶部的左右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的开口小于安装底座的开口,且下支架的下端位于第二U型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橡胶块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的槽底内壁硫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螺栓的头部位于三棱柱腔体内,螺杆贯穿安装在螺纹孔中。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还具有不易脱落、结构及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发动机前悬置软垫主视图;
图3是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侧视图。
其中:
1、发动机前托架,2、右发动机前支架,3、发动机前悬置软垫,31、第一安装螺栓,32、上支架,33、下支架,34、缓冲橡胶块,35、安装底座,36、第二安装螺栓,4、左发动机前支架,5、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客车发动机前悬置软垫,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支架32、下支架33、缓冲橡胶块34和安装底座35。所述上支架32为L型,包括折弯相连的连接部与支撑部以及与连接部螺纹配合的第一安装螺栓31。所述下支架33为开口向下的第一U型槽。所述安装底座35为开口向上的第二U型槽,且在安装底座35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安装螺栓36。所述下支架33的开口小于安装底座35的开口,且下支架33位于安装底座35的U型槽的内部。
所述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一U型槽33的顶部围成一前后两端开口的三棱柱腔体,且该三棱柱腔体的前后两端开口处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和支撑部的下端分别焊接在第一U型槽33顶部的左右两端。所述缓冲橡胶块34,其中上部位于下支架32的内部,其中下部位于安装底座35的内部。所述下支架的侧壁与安装底座的侧壁交错设置。所述缓冲橡胶块3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U型槽33和第二U型槽35的槽底内壁硫化连接。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螺栓31的头部位于三棱柱腔体内,螺杆贯穿安装在螺纹孔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口向下的U型的下支架和开口向上的U型的安装底座,能够保证缓冲橡胶块长时间运行变形后不会脱离出来,起到进一步保护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支架设计为L型,并将其焊接在下支架上,使上支架与下支架的顶部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上支架的结构强度,确保上支架不变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前悬置软垫为一体成型件,(除上支架、下支架、缓冲橡胶块和安装底座为一体成型外,第一安装螺栓也与这四个部件是一体成型的),这样能够提高装配效率,且能够有效节约垫片、弹片等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45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