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扣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0452.5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5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苟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9/02 | 分类号: | F16B19/02;F16B21/00;F16B11/00;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陈庆超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卡扣和包括该卡扣的车辆。
背景技术
卡扣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例如,利用卡扣将汽车的内饰件和车体相紧固,目前很多汽车的内饰件容易脱落,卡扣不紧不严的问题经常出现,特别在汽车通过坏路路面时,车体会有较大扭曲与振动,卡扣经常松动甚至脱落,卡扣紧固的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扣,该卡扣可以有效提高卡扣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卡扣,该卡扣包括卡扣本体、位于该卡扣本体头部的卡扣帽和设置在该卡扣本体上的卡齿,其中,所述卡扣本体的内部形成有注胶通道,该注胶通道具有形成在所述卡扣帽上的注胶口,以及朝向所述卡齿的出胶口。
优选地,所述注胶通道包括沿所述卡扣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主通道和与该主通道相连通的且沿所述卡扣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分通道,所述分通道具有所述出胶口。
优选地,所述卡齿为多个,该多个卡齿构成有沿所述卡扣本体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卡齿组,该第一卡齿组中的每个卡齿对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出胶口。
优选地,所述卡齿为多个,该多个卡齿构成有沿所述卡扣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卡齿组,该第二卡齿组中的每个卡齿对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出胶口。
优选地,该多个卡齿还构成有沿所述卡扣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卡齿组,该第二卡齿组中的每个卡齿对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出胶口,与所述第二卡齿组中的卡齿对应的出胶口的孔径相同,与所述第一卡齿组中的卡齿对应的出胶口的孔径沿着所述卡扣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卡扣还包括用于在注胶完成后堵塞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注胶口的封堵件。
优选地,所述封堵件形成为杆件,该杆件插入至所述注胶通道中。
优选地,所述杆件形成为T字形杆,所述注胶口形成为倒圆台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卡扣为车辆内饰件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扣将待固定件,例如汽车内饰件,固定到约束点之后,可以用胶枪从卡扣帽上的注胶口加注胶水,使得胶水沿着卡扣本体上的内部形成的注胶通道流动,并最终通过出胶口流向卡齿处,将卡扣与卡槽、内饰件黏附成一体,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卡扣连接的可靠性,此外还提高了卡扣的力学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卡扣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卡扣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封堵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卡扣本体11注胶通道111主通道
112分通道12卡扣帽120注胶口
20卡齿21第一卡齿组22第二卡齿组
30封堵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根据附图的图面方向而言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该卡扣包括卡扣本体10、位于该卡扣本体10头部的卡扣帽12和设置在该卡扣本体10上的卡齿20,其中,卡扣本体10的内部形成有注胶通道11,该注胶通道11具有形成在卡扣帽12上的注胶口120,以及朝向卡齿20的出胶口。
因此,当卡扣将待固定件,例如汽车内饰件,固定到约束点之后,可以用胶枪从卡扣帽12上的注胶口120加注胶水,使得胶水沿着卡扣本体10上的内部形成的注胶通道11流动,并最终通过出胶口流向卡齿20处,将卡扣与卡槽、内饰件黏附成一体,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卡扣连接的可靠性,此外还提高了卡扣的力学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04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