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胎结构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05189.4 | 申请日: | 2015-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刘伟;青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9/02 | 分类号: | B60C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胎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胎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一般民用汽车轮胎有排水纹,在湿地情况下可以划破水膜,将水排出,赛车用轮胎在干燥路面一般采用没有胎纹的光头胎,用以加大轮胎接地面积,提高轮胎附着力。但在湿滑路面,光头胎无法排水,赛车需要更换有排水纹的轮胎,给用户带来一定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结构及汽车,用以解决由于现有赛车一般采用不带有排水纹的光头轮胎,从而导致赛车行驶在湿滑路面时不方便排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结构及汽车,包括:
轮胎本体;
套设在所述轮胎本体外层的橡胶层;
设置于所述轮胎本体和所述橡胶层之间,且贴合在所述橡胶层的部分内表面上的可伸缩金属层。
其中,所述可伸缩金属层包括:在所述橡胶层的内表面上平行设置的多个环形金属层,每个所述环形金属层的宽度小于所述橡胶层的宽度。
其中,多个所述环形金属层在所述橡胶层的内表面上均匀分布。
其中,上述轮胎结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轮胎本体和所述橡胶层之间,支撑所述可伸缩金属层的普通金属层。
其中,上述轮胎结构,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可伸缩金属层收缩带动部分橡胶层向内凹陷,在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形成胎纹,并通过控制所述可伸缩金属层伸展带动凹陷的部分橡胶层恢复到原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轮胎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结构,在橡胶层的部分内表面上设置可伸缩金属层,通过控制上述可伸缩金属层收缩带动部分橡胶层向内凹陷,在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形成胎纹,并通过控制所述可伸缩金属层伸展带动凹陷的部分橡胶层恢复到原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完成胎纹的生成和释放,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橡胶层与可伸缩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本体,2-橡胶层,3-可伸缩金属层,4-普通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由于现有赛车一般采用不带有排水纹的光头轮胎,从而导致赛车行驶在湿滑路面时不方便排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轮胎本体1;
套设在所述轮胎本体1外层的橡胶层2;
设置于所述轮胎本体1和所述橡胶层2之间,且贴合在所述橡胶层2的部分内表面上的可伸缩金属层3。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可变金属层3可具体为跟随温度变化而产生形变的金属层或通电可控形变的金属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结构,在路面湿滑时,可控制所述可伸缩金属层3收缩带动部分橡胶层向内凹陷,在所述橡胶层2的外表面形成用于排水的胎纹;在干燥路面时,通过控制所述可伸缩金属层3伸展带动凹陷的部分橡胶层恢复到原状态,用以加大轮胎接地面积,提高轮胎附着力。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可伸缩金属层3包括:在所述橡胶层2的内表面上平行设置的多个环形金属层,每个所述环形金属层的宽度小于所述橡胶层2的宽度。且多个所述环形金属层在所述橡胶层2的内表面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结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轮胎本体1和所述橡胶层2之间,支撑所述可伸缩金属层3的普通金属层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结构中,上述普通金属层为强度较高的金属层,通过设置支撑上述可伸缩金属层的普通金属层,使得轮胎具有可靠的支撑,进一步提高轮胎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结构,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可伸缩金属层3收缩带动部分橡胶层向内凹陷,在所述橡胶层2的外表面形成胎纹,并通过控制所述可伸缩金属层3伸展带动凹陷的部分橡胶层恢复到原状态。
具体的,上述控制器可具体为车载电脑等,该车载电脑通过与路面识别系统(如摄像头等)协调工作,可使得轮胎自动完成排水纹的生成和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51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成型的密封条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轮胎拆装的全自动定位螺栓拧紧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