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螺栓矫直机用轨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96002.9 | 申请日: | 2015-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2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纳特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43/10 | 分类号: | B21D43/10;B21C51/00;B21D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吴建锋 |
| 地址: | 3142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栓 矫直机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在矫直机上代替人工送料的长螺栓矫直机用轨道。
背景技术
长螺栓,为常见的一种用于起到连接作用的紧固件。可以理解,其中直径较小的长螺栓其在热处理过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弯曲,为了保证长螺栓这一产品的直线度符合使用要求的范围,需对热处理过后的长螺栓用矫直管轮进行矫直。
目前,现有的用于对长螺栓进行矫直的矫直机,其只能依靠人工用手操作的方式来对长螺栓进行送料,进而完成对长螺栓的矫直作用。具体地,工人用手把长螺栓放在两个转动的矫直滚轮中间,当滚压滚轮接触到螺栓时,工人师傅松手,长螺栓开始矫直,并重复操作。
可以理解,以上的矫直机在工作时,其对于长螺栓的矫直送料方式,由于其完全需要人手操作,其人工成本高;而且,工人在长时间作业其会产生疲劳感,这样就会影响工人人手操作时对长螺栓送料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矫直机对长螺栓的矫直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对工人的人手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长螺栓矫直机用轨道。
具体地,一种长螺栓矫直机用轨道,包括安装架,以及设于安装架上的导轨、间接给料机构和弧形盖板导轨,所述弧形盖板导轨设置在导轨的上方,以防导轨上的长螺栓在顺着导轨下滑时从该导轨上脱离,所述间接给料机构邻近导轨设置,用于对导轨上的长螺栓进行间隔分离;其中,所述间接给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的安装面板,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缸体部固定地设置在安装面板上,伸缩杆部通过连接件固定有一拨片,其中所述拨片的一侧端部通过连接件与驱动气缸的伸缩杆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拨片的另一侧分别以铰接方式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并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的位置处用销钉与安装面板进行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别通过限位块限位在安装面板上,且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与驱动气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部分伸入导轨,并可在拨片的驱动下用该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对导轨进行交替阻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轨在邻近地面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设置为U形槽板,所述拨片夹设在U形槽板上开设有的U形槽上,并用贯穿该U形槽板与拨片的插杆进行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拨片与第一连杆的铰接连接结点设置在所述拨片中心所在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拨片与第二连杆的铰接连接结点设置在所述拨片远离驱动气缸的一侧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杆通过设于该第一连杆两侧的限位块限位在安装面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设于第一连杆邻近驱动气缸一侧的限位块限位在安装面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间接给料机构进一步包括传感器,并可用其对置入导轨上的长螺栓数量进行监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长螺栓矫直机用轨道,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可以将由振动盘置入至该导轨的多个长螺栓,在间接给料机构中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交替阻隔下,实现间接每次只下放一个长螺栓,进而便于该矫直机的机械手对长螺栓的抓取以及下放至矫直滚轮进行矫直作业,其代替工人人手操作,不仅使用成本低,而且从根本上避免了工人人手操作时所产生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的存在,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长螺栓矫直机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接给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长螺栓矫直机用轨道100,包括安装架10,以及设于该安装架10上的导轨20、间接给料机构30和弧形盖板导轨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纳特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纳特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6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机械的拉料部件
- 下一篇:双边侧落式稻谷输送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