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软管组件及具有该金属软管组件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6837.6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2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英;李琼;谢宾;盛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4 | 分类号: | F16L11/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 43211 | 代理人: | 黄子平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软管 组件 具有 连接 结构 | ||
1.一种金属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与两根待连接的导管分别相连的第一转接管(1)和第二转接管(2),所述第一转接管(1)和所述第二转接管(2)之间连接有可伸缩的金属软管(3),所述金属软管(3)上套装有金属编织套管(4);
所述金属软管(3)的一端套装有第一止口环(5),所述第一止口环(5)位于所述金属软管(3)和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之间,且所述第一止口环(5)同时与所述金属软管(3)和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软管(3)包括呈空心筒状的第一段(31)和第三段(33)、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段(31)和所述第三段(33)的呈空心波纹筒状的第二段(32);
所述第一段(31)、所述第二段(32)、以及所述第三段(33)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接管(1)和所述第二转接管(2)均呈空心筒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转接管(1)和所述第二转接管(2)的外周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段(31)和所述第三段(33)的内周壁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接管(1)和所述第二转接管(2)均包括沿轴线方向布置的固定段和连接段,且所述连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段的外径;
所述第一转接管(1)的固定段与所述第一段(31)固定,且所述第一段(3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转接管(1)的连接段抵顶;
所述第二转接管(2)的固定段与所述第二段(32)固定,且所述第二段(32)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转接管(2)的连接段抵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软管(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止口环(6),所述第二止口环(6)位于所述金属软管(3)和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之间,且所述第二止口环(6)与所述金属软管(3)固定;
所述第一止口环(5)和所述第二止口环(6)均呈空心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止口环(5)和所述第二止口环(6)的内环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段(31)和所述第三段(33)的外周壁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一止口环(5)的外环壁与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口环(5)和所述第二止口环(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管(1)的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转接管(2)的连接段抵顶,所述第一止口环(5)和所述第二止口环(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段(32)的两端抵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的靠近所述第一止口环(5)的一端上套装有一个固定外环(7),所述固定外环(7)、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以及所述第一止口环(5)三者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软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的靠近所述第二止口环(6)的一端上套装有一个所述固定外环(7),所述第二止口环(6)上套装有固定内环(8),所述固定内环(8)位于所述第二止口环(6)和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之间,且所述固定外环(7)、所述金属编织套管(4)、以及所述固定内环(8)三者焊接固定。
9.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根导管(9)、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软管组件;
所述金属软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导管(9)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根所述导管(9)的外周壁分别与所述金属软管组件中的所述第一转接管(1)和所述第二转接管(2)的内周壁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68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