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杯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62503.5 | 申请日: | 2015-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3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亮;苏慧腾;范围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3/10 | 分类号: | B60N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组件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杯托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具有制冷和加热功能的杯托大多需要增加独立的制冷/制热设备,进而导致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且所需空间也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杯托组件,该杯托组件可以充分利用车辆上的空调系统产生的冷风或热风对置于杯托内的物体进行降温或加热,结构简单实用,且成本低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的杯托组件,包括:仪表板;风道,所述风道设在所述仪表板内,且所述风道与所述车辆的空调系统连通;用于放置杯状物的杯托,所述杯托设在所述仪表板上且至少部分地伸入到所述风道内,所述杯托上设置有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处在打开状态时能够将所述杯托内部与所述风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杯托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在所述仪表板上,所述内壳体置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设置成相对所述外壳体可绕枢转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通风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的内壳体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的外壳体通孔,在所述内壳体通孔与所述外壳体通孔完全错开时所述通风结构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内壳体通孔与所述外壳体通孔至少部分重合时所述通风结构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通孔为多个且沿周向分布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内壳体通孔为多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内壳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通孔和所述内壳体通孔形状相同且均为长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内壳体通孔之间的内壳体部分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外壳体通孔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杯托组件还包括:枢转结构,所述枢转结构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底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底壁之间,所述内壳体通过所述枢转结构相对所述外壳体可枢转,其中所述枢转轴线为所述枢转结构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密封胶套,所述密封胶套上设有通风槽。
进一步的,所述仪表板上设有可滑动地拉帘以遮挡所述杯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杯托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可以在需要时控制通风结构将风道内的冷风或热风导入到杯托内,以充分利用车辆上的空调系统产生的冷风或热风对杯托内的物体进行降温或加热;在不需要对杯托内的物体降温或加热时控制通风结构以阻止风道内的冷风或热风进入到杯托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杯托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杯托组件,因此该车辆结构简单,且车辆的成本至少在一定程度得到了降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托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托组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托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托组件的再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未设有拉帘的杯托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沿Ⅵ-Ⅵ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有拉帘的杯托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沿Ⅷ-Ⅷ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杯托组件,
120-仪表板,121-拉帘,
140-风道,
160-杯托,162-内壳体,164-外壳体,165-把手,
180-通风结构,182-内壳体通孔,184-外壳体通孔,
190-枢转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图1至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杯托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杯托组件100可以包括仪表板120、风道140以及杯托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2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的自动卸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全气候的汽车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