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59224.3 | 申请日: | 2015-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3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勇 |
| 主分类号: | B66B5/24 | 分类号: | B66B5/24 |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林益建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意外 移动 双向 夹绳器 装置 | ||
1.一种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包括机架(2)、夹紧机构、传动机构和触发机构(5),所述触发机构(5)使传动机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动压板(31)、拉板、底板(34)和导向杆(35),所述导向杆(35)设置在底板(34)上,所述动压板(31)套接在导向杆(35)上,由传动机构带动沿导向杆(35)做滑移运动,所述拉板对称设置在底板(34)上,动压板(31)与拉板之间存在一个供钢丝绳(1)穿过的空腔,拉板受向上或向下的摩擦力会被带动向动压板(31)方向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包括第一拉板(32)和第二拉板(33),所述第一拉板(32)、第二拉板(33)均采用楔板,两楔板的尖端相对靠近地设置在底板(3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4)上反向设有第一楔块对(311)和第二楔块对(312),所述第一拉板(32)设有容纳第二楔块对(312)的第一槽(321),所述第二拉板(33)设有容纳第一楔块对(311)的第二槽(3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4)与第一拉板(32)相接触的两侧设有滑槽(341),所述第一拉板(32)设有凸筋(322),滑槽(341)与凸筋(322)构成滑移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定位装置,其包括滑移杆(323)、档杆(324)和第一弹性件(325),滑移杆(323)对称设置在第一拉板(32)两侧,其一端固定在底板(34)上,另一端依次套接第一弹性件(325)和紧固件,档杆(324)通过紧固螺栓(3241)抵着第一拉板(32),二者构成联动配合,该档杆(324)的两端套接在滑移杆(323)上,并抵着第一弹性件(325),档杆(324)与滑移杆(323)构成滑移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摆杆(41)、摆轴(42)、连接板(43)、第一铰接轴(44)和第二铰接轴(45),所述摆杆(41)下端与触发结构连接,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44)铰接在底板(34)下表面,摆杆(41)的中间设有卡嵌槽(411),卡嵌槽(411)与摆轴(42)构成卡嵌配合,连接板(43)设置在机架(2)两侧的侧板(21)外,一端与第二铰接轴(45)连接,另一端与摆轴(42)连接,所述第二铰接轴(45)固定在动压板(31)远离钢丝绳(1)的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上设有弧形槽(211),摆轴(42)两端穿过弧形槽(211)后与连接板(4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侧板(21)之间设有固定轴(6),固定轴(6)与摆轴(42)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7),所述第二弹性件(7)对称设置在摆杆(41)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三弹性件(8),该第三弹性件(8)一端固定在机架(2)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摆杆(41)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双向夹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板(31)、第一拉板(32)和第二拉板(33)靠近钢丝绳(1)的端面上均设有闸皮(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勇,未经黄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92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用导轨
- 下一篇:一种钢丝绳抖动幅度的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