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阀及车辆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4549.2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5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池洪雷;刘亚龙;陈亮;冷健飞;田甜;董笑语;李康;张卫周;张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翔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车辆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的阻尼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阻尼阀及车辆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提高驾驶舒适性是整车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项目,目前在转向器的液压助力系统中通常设置节流阀来解决转向系统异响及方向盘手感问题,一般转向器节流阀通过调整转向器左右油缸进出油口尺寸实现节流效果,或是将单独变径节流阀应用左右油缸油管中实现节流效果。
但是,由于目前的转向器节流阀在转向系统工作过程中不能根据流体压力自动进行流量调节,节流阀在转向系统工作的全程通过设定的流量进行节流,这样在节流阀流量大时,会引发转向沉重问题,而在节流阀流量小时,则不能很好的解决方向盘“打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阻尼阀以及车辆转向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器的液压助力系统中的节流阀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根据流体压力进行自动调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阀,所述阻尼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流通流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通过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并行的流体通道,所述阻尼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具有弹性的封堵部件,所述封堵部件设置为在所述流体压力超过阈值时能够在所述压力的作用下弹性变形而封堵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部件为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的弹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为盘形结构,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中心,所述第二通孔有多个,在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周上间隔设置;
所述弹簧片为具有锥度的围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的碟形弹簧片,所述碟形弹簧片的靠近所述中心的边缘部位固定在所述阀体上,远离所述中心的边缘部位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得所述流体在压力低于所述阈值时能够通过该间隙流经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通孔为沿径向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盘状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固定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中心孔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筒体的端部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弹簧片固定在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主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弹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阀还包括壳体,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外侧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外侧的第二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在一起形成容纳所述阀体的空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定位所述阀体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阀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封堵部件,在流体压力未超过阈值(流体压力未能克服封堵部件的弹力)时,流体可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过,而当流体压力超过所述阈值时,封堵部件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而封堵第二通孔,这样流体仅能够从第一通孔流过,从而使得阻尼阀的流量产生变化。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阀可随流体的不同压力提供不同的阻尼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包括具有液压助力系统的转向器,所述液压助力系统的油路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阻尼阀。
所述车辆转向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与上述的阻尼阀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阻尼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从左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阻尼阀(去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从一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阻尼阀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阀体;11-主体;
12-筒体;121-翻边结构;
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
2-弹簧片;3-壳体;
31-第一壳体;32-第二壳体;
33-第一开口;34-第二开口;
35-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45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箱上横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刹车功能的儿童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