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9231.7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累;沈隽晟;贾浩;江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洁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适用于室内地面的清洁。
背景技术
室内环境清洁的自动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人口迈向老龄化,人们工作繁忙,室内清洁这一类的繁琐、机械劳动能够由机械代替,帮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市场上有多种清洁机器人,或称扫地机器人。目前公开的专利主要有:
1)专利号:2014207039309,,清洁机器人;
2)专利号:2014304600392,清洁机器人;
3)专利号:2014206603120,清洁机器人;
4)专利号:201430410811X,清洁机器人;
5)专利号:2014206164138,清洁机器人;
6)201420223664X,清洁机器人。
但上述专利技术的清洁机器人,功能单一、结构复杂、维护不方便,尤其无法满足室内清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用于满足室内清洁室的需求,降低家中劳作的强度,并且能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另外,相对于其他的产品能够有效清洁地面,并且维护简单,拆装方便,也不易对室内的人或物造成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扫机构、垃圾收集装置、主动轮、从动轮、底座、上盖,两个主动轮分别设置在底座后部两侧下面,从动轮为万向轮,从动轮安装在底座的前部下面,所述清扫机构由前方小刷子、后方大刷子以及电机驱动装置组成,两个前方小刷子分别竖向置于底座前部下面,后方大刷子横向安装在底座中部下面,两个前方小刷子和后方大刷子连接电机驱动装置,其中,两个前方小刷子转向相反,所述垃圾收集装置装在后方大刷子后面的底座内。
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一级带传动机构、二级带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组、同步带,所述电机通过一级带传动机构连接两组蜗杆旋向相反的蜗轮蜗杆组和二级带传动机构,每组蜗轮蜗杆组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一个前方小刷子,二级带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后方大刷子。
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风扇、隔尘罩、垃圾箱档板、集尘板、垃圾入口挡板、垃圾箱,垃圾箱上面装有风扇,垃圾箱与风扇之间设有隔尘罩,垃圾箱进口处设有集尘板和垃圾入口挡板,垃圾箱出口设有垃圾箱档板。
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机驱动装置、前方小刷子和后方大刷子转动轴的突起圆台,底座离地高度为8mm,底座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上盖。
所述主动轮通过其左边的固定架和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上盖在位于风扇顶部开有用于增大风扇吸尘力的三道槽。
所述电机输出轴以及一级带传动机构、二级带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组、前方小刷子和后方大刷子的转动轴均通过角接触球轴承与底座连接,角接触球轴承内径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可加工性高,制造加工成本低,能够方便进行生产,对于室内清洁效率能够有有效的提高。
垃圾收集装置在入口处能够使垃圾单向通过,进入垃圾箱的垃圾不会再出来,在后部有方便倾倒垃圾的类似于抽屉的机构,通过大螺栓与机构的型锁合保持连接。
清扫机构通过不同的传动机构,使复前方小刷子与后方大刷子获得差距较大的转速,能够使机器进行恰到好处的工作速度,能够更有效的清洁地面。
对于应对重复机械性的室内地板清洁,本实用新型是一项集合多种功能的清洁机器人结构。能够有效清洁地面,降低人类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不同的传动机构与不同结构的垃圾收集装置,相对应的便有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产品能够有效清洁地面,并且维护简单,拆装方便,也不易对室内的人或物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内部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沿C-C的从动轮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沿A-A的主动轮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沿B-B的剖视图;
图6是清扫机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垃圾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扫机构24、垃圾收集装置23、主动轮27、从动轮22、底座20、上盖21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9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