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刚石微粉料液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4321.7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杰;王因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亚龙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晓辉;郭锐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刚石 微粉料液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刚石微粉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刚石微粉料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金刚石微粉分级工艺过程大致如下:1、统料投料:将准备分粒度的原料投入搅拌桶内;2、搅拌:加纯净水至规定好的刻度,搅拌至所有原料全部悬浮;3、静置:让液面静止,根据粒度粗细而静置不同的时间;4、抽料:静置沉降一段时间后进行抽取上层较细粒度的混合液至中间桶或者成品桶内;5、重复步骤2-4以连续完成对上层较细粒度的混合液进行抽取。现有技术的抽料过程通过真空泵及管道的方式来实施,对抽吸的力量大小不易控制,因而对静置后的混合液影响较大,沉降后的位于下层的较粗粒度的混合液容易受到波动而泛起,上下层之间出现二次混合,而最终影响抽出混合液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抽取分离过程对混合液波动较小,抽出混合液品质较高的金刚石微粉料液分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金刚石微粉料液分离装置,包括上下错开设置的桶体Ⅰ和Ⅱ,还包括虹吸管及其支架,虹吸管固定在支架上,并通过支架搭接在桶体Ⅰ的敞口部,虹吸管插入桶体Ⅰ一端的端部为“凹”字形结构,且位于上下液层之间,其另一端竖直向下插入到桶体Ⅱ内。
所述桶体Ⅰ的液面上同时设有浮动块。
所述浮动块为网格状结构。
所述虹吸管通过卡环及紧固件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金刚石微粉料液分离装置通过虹吸管作用将桶体Ⅰ内上层较细的混合液自然流入到侧下方的桶体Ⅱ内,对静置后的混合液影响小,液面波动也小,抽出混合液品质较高。此外,通过改变虹吸管管径大小,可以调整虹吸作用力的大小,对物料的抽吸力量也容易控制。液面上增设浮动块,尤其选择为网格状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小或者消除抽取分离过程混合液所受波动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刚石微粉料液分离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桶体Ⅰ,2、桶体Ⅱ,3、虹吸管,4、支架,5、卡环,6、浮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2,图中,本实用新型金刚石微粉料液分离装置,包括上下错开设置的桶体Ⅰ1和Ⅱ2、虹吸管3及其支架4,其中虹吸管通过卡环5及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并通过支架搭接在桶体Ⅰ的敞口部,虹吸管插入桶体Ⅰ一端的端部为“凹”字形结构,且位于上下液层之间,其另一端竖直向下插入到桶体Ⅱ内。桶体Ⅰ的液面上同时设有呈网格状结构的浮动块6。
使用时,首先在桶体Ⅰ液面上放置一个浮动块,然后将虹吸管及其支架搭接在桶体Ⅰ,使其“凹”字形结构端插入到桶体Ⅰ,另一端插入到桶体Ⅱ内,桶体Ⅰ内上部较细粒度的混合液在虹吸管作用自然流入到侧下方的桶体Ⅱ内,对静置后的混合液影响小,液面波动也小,抽出混合液品质较高。通过改变虹吸管管径大小,可以调整虹吸作用力的大小,实现对抽吸力量的自由控制。其中网格状结构的浮动块,对进一步减小或者消除抽取分离过程混合液所受波动的影响也起到积极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亚龙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亚龙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43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中心传动刮泥机
- 下一篇:一种滤油机真空分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