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保险汽车手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33984.7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0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秦亮;金相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立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8 | 分类号: | B60T7/08;B60T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 汽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零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多保险汽车手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蓬勃发展,小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品,伴随着汽车的不断使用,也很容易带来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尤其是交通事故的日益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车辆自身因素;其中针对汽车手刹装置部分,人们在上坡行驶或下坡行驶中需要驻足停顿时,就需要及时的拉起手刹,将车辆牢牢停住,不得发生一丝误差,然而现有的汽车手刹装置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化、灵敏度下降等一系列的弊端,容易造成事故;并且在驾驶过程中经常会由于驾驶员的陋习,在停车拔出钥匙之后忘记放下汽车手刹,因此容易发生前溜、后溜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在汽车零件制造领域,汽车手刹装置设计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保险汽车手刹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保险汽车手刹装置,包括手刹柄、刹车摆臂、刹车杆、底盘、紧固套一、紧固套二、紧固套三、转轴、触发机构、支撑机构和气动机构;所述手刹柄底部与紧固套二固定,紧固套二固定于转轴上,刹车摆臂底部与紧固套三固定,紧固套三固定于转轴上,刹车摆臂顶部的铰链与刹车杆顶部的铰链铰接;所述触发机构固定于底盘上,与手刹柄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固定在底盘上,支撑转轴;所述气动机构固定在底盘上,与转轴连接。
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内六角螺栓一、行程装置安装座、触发器一、拨块、导槽、触发器二、信号发射器;所述行程装置安装座通过内六角螺栓一固定在底盘上,在行程装置安装座的侧面设有导槽,所述触发器一、触发器二设置于导槽的两个端面,所述拨块一端固定于转轴的侧面,另一端伸入导槽内,所述信号发射器安装在行程装置安装座上。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内六角螺栓二、垫块一、轴承座一、轴承一、垫块二、轴承座二、轴承二、内六角螺栓三;所述垫块一设置于轴承座一与底盘之间,并通过内六角螺栓二固定;垫块二设置于轴承座二与底盘之间,并通过内六角螺栓三固定;两个轴承一的外圈与轴承座一的内圈采用过盈配合,两个轴承二的外圈与轴承座二的内圈采用过盈配合,轴承一、轴承二的内圈与转轴采用间隙配合。
所述气动机构包括摆臂、活塞杆、安装架、气缸缸筒、信号接收器、支座;所述摆臂的底部与紧固套一固定,紧固套一固定套于转轴上,摆臂的顶部与活塞杆的顶部铰接,安装架的底部与支座的侧面铰接,气缸缸筒与安装架的内侧固定,信号接收器固定于支座上,支座的底部固定于底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
通过两个触发器控制气缸的工作,当驾驶员需要操作手刹柄时,一旦转轴顶部的拨块离开触发器,触发器就会通过信号发射器将信号发射给信号接收器,并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摆臂、转轴的传动,带动手刹杆自动的将汽车刹住、停稳,既替代了人为的操作,又保证了可以手刹到位,不会出现手刹不完全而带来的不必要事故;并且当驾驶员停车,拔出钥匙忘记打开手刹装置时,汽车钥匙插孔的触发器与钥匙脱离时,同样的会发送信号给信号接收器将手刹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并且操作十分简易,很好的解决了目前在汽车手刹中一系列的弊端,很大程度替代了手动操作,并且稳定性较高,大大提高了汽车手刹的安全系数,避免了汽车在停车驻足时,手刹未及时打开带来的弊端,并且解决了手刹柄使用老化,摩擦影响手刹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在汽车手刹领域非常值得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保险汽车手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保险汽车手刹装置的局部视图。
其中:1内六角螺栓一、2行程装置安装座、3手刹柄、4刹车摆臂、5刹车杆、6底盘、7内六角螺栓二、8垫块一、9轴承座一、10轴承一、11摆臂、12活塞杆、13安装架、14气缸缸筒、15信号接收器、16支座、17紧固套一、18转轴、19垫块二、20轴承座二、21轴承二、22内六角螺栓三、23触发器一、24拨块、25导槽、26触发器二、27信号发射器、28紧固套二、29紧固套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立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立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33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制动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制动踏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