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巡线机器人V型上开式挂线行走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3365.X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8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李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B62D5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李中群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型上开式挂线 行走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的悬臂式巡线机器人线上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的巡线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多种多样,功能和用途也各不相同,其中多数机器人虽具备基本的线上越障功能,但缺少“跨线”功能,只能在两杆塔之间行走。对于巡线机器人来说,合理的机械结构是其跨越各种障碍,在输电线路上安全行驶的基础,尤其是其“夹线”机构和“行走驱动”机构。目前本领域公知的巡线机器人多采用悬臂式结构,其在线上行走方式是依靠行走轮压于电线上,靠重力压紧线绳,在电机的带动下利用轮与绳间的摩擦力在线上行走,如山东大学研制的巡线机器人及其行走机构等。这类行走机构在输电线路上遇到障碍后,采用三个手臂轮流松开前移的方式,实现越障和跨线(跨线指的是从目前运行的线绳换到另一个线绳上,也是通过机械臂交替抓线实现的)。
行走机构设计中除基本转轮压线行走结构外,还要考虑到越障过程中机构“松线”、“抓线”以及在外载荷干扰时行走轮的线上复位问题。常用的线上行走加紧行走机构主要为具有上驱动轮和下夹紧轮的机构,通过上下两轮间的凹槽实现线绳的夹紧。这种方法夹线的可靠性较好,受外力影响小,可以在线上稳定行走,但是上线时需要将线绳准确的对正到两个轮中间才能夹紧,在巡线机器人松线越障后,再次上线时对机械臂运动位置的控制和检测精度要求很高。为此在应用中又多采用左右两半式的悬垂行走机构,其在“松线”时左右两部分分开,机械臂向下移动实现“松线”;“抓线”时机械臂将线绳控制在结构左右两部分中间,后然后两部分合拢,机械臂下拉使“驱动轮”压在线上实现上线操作。采用这种左右两半式的悬垂行走机构,驱动轮由左右两部分组成,上线时左右两部分的开度会影响抓线成功的概率,对目标识别的精度有一定要求,同时结构左右分开两部分的设计也会影响线上行走的稳定性,对左右两部分结构加工制造的一致性要求也较高,而且该结构在受到较大风力载荷作用时驱动轮脱离线绳后,由于没有绳轮的复位导向机构,线绳有可能卡在非运动部件中,影响巡线机器人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运动控制的巡线机器人V型上开式挂线行走机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巡线机器人V型上开式挂线行走机构包括上抓手和下抓手,其中,上抓手由一个倒V形支架构成,在倒V形支架中悬撑设置有一个受控于驱动电机的行走轮,下抓手由一个下端与巡线机器人机械臂相连的U形支架构成,U形支架和倒V形支架的一侧架杆通过闭合锁定电磁销相吸合,U形支架和倒V形支架的另一侧架杆通过销轴相铰接,在该侧架杆上设有用于使倒V形支架绕销轴转动的电控开合机构。
上述巡线机器人V型上开式挂线行走机构中,所述的电控开合机构由摇杆、连杆、曲柄、联轴器和步进电机组成,步进电机设置在U形支架铰接端一侧的架杆上,其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曲柄的一端连接,曲柄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摇杆的一端连接,摇杆的另一端焊接在倒V形支架铰接端一侧的架杆上。
上述巡线机器人V型上开式挂线行走机构中,在倒V形支架的两侧架杆上对称各设置有一个轴承支座,行走轮的轴杆装在两轴承支座上,在倒V形支架的架杆上装有电机支座,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支座上,其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行走轮的轴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是挂线行走机构采用倒V形上抓手和U形下抓手组成的“上开”式结构,“上开”的结构降低了机械臂在“抓线”时的位置控制精度,易于实现运动控制,可以满足挂线行走机构在越障和跨线过程中“松线”和“抓线”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当上抓手张开后,只要线绳进入倒V形上抓手的范围并闭合住上抓手后,线绳就会在机械臂下拉和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倒V形框架滑入行走轮凹槽内,如此即可将线绳控制在行走机构中。上抓手的倒“V”形设计还具有运动导向功能,可以防止风载作用下行走轮脱离线绳。另外本实用新型在线绳行走轮的下方采用“U形”设计,给行走机构留有较大的空间,工作中可以直接让过部分较小的障碍物(如防震锤等),使行走机构在障碍物较小时具备直接通行的能力,其与“上开”的结构相配合提高了行走机构线上行走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巡线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对机械臂的运动位置的检测精度要求很低,易于编制设计控制算法,降低了对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处理分析能力的要求,从而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开发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33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