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尘无纺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3261.0 | 申请日: | 2015-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4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林鑫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鑫源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B32B9/0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尘 无纺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具体涉及一种防尘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而且还有棉质的感觉,和棉织品相比,无纺布更容易成形,而且造价便宜,无纺布由包括化学纤维和植物纤维等在以水或空气作为悬浮介质的条件下在湿法或干法抄纸机上制成,虽为布而不经纺织故称其为无纺布。
无纺布制品色彩丰富、立体感强、时尚环保、款式多样,目前市场上的无纺布均有多重功效,但是防尘效果较好的无纺布却较为少见。
因此急需一种外观精美,防尘效果极佳并且结构简单的防尘无纺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造方便且防尘效果极好的防尘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尘无纺布,包括至少三层,其中,所述三层由分别粘接在一起的上无纺布层、纤维层和下无纺布层构成,所述上无纺布层和下无纺布层中均具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无纺布隔层,一部分无纺布隔层间隔镶嵌在所述上无纺布层中,且一部分无纺布隔层的下端抵挡在纤维层的上面,另一部分无纺布隔层间隔镶嵌在下无纺布层中,且另一部分无纺布隔层的上端抵挡在纤维层的下面,所述上无纺布层和下无纺布层均含有竹炭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层包括纳米纤维和高分子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无规则排列在纤维层中,在所述高分子材料中间夹杂着纳米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下无纺布层表面具有若干脱落槽,所述脱落槽包括若干个斜线脱落槽一、若干个斜线脱落槽二和若干个竖直脱落槽,所述斜线脱落槽一、斜线脱落槽二和竖直脱落槽依次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上无纺布层表面具有若干脱落槽,所述脱落槽包括若干个斜线脱落槽一、若干个斜线脱落槽二和若干个竖直脱落槽,所述斜线脱落槽一、斜线脱落槽二和竖直脱落槽依次连接在一起。
更进一步的,所述斜线脱落槽一和斜线脱落槽二的夹角优选为90°。
更进一步的,所述斜线脱落槽二和竖直脱落槽的夹角为100°~150°。
更进一步的,所述斜线脱落槽二和竖直脱落槽的夹角优选为120°~130°。
更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个平行的斜线脱落槽二之间的宽度优选为0.15mm~0.2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表面设计有脱落槽构成的花纹,外观精美美观;
2.本实用新型中,三层的设计是较为简单的结构,制造起来也比较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高分子材料与纳米纤维复合的方式,使得防尘效果大大的提高;
4.本实用新型中,表面脱落槽宽度较小的设计也使得防尘效果更上一层楼。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层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纺布层表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
1为上无纺布层、2为纤维层、21为纳米纤维、22为高分子材料、3为无纺布隔层、4为下无纺布层、41为斜线脱落槽一、42为斜线脱落槽二、43为竖直脱落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考图1至图3,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尘无纺布,包括至少三层,三层由分别粘接在一起的上无纺布层1、纤维层2和下无纺布层4构成,上无纺布层1和下无纺布层4中均具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无纺布隔层3,一部分无纺布隔层3间隔镶嵌在所述上无纺布层1中,且一部分无纺布隔层3的下端抵挡在纤维层2的上面,另一部分无纺布隔层3间隔镶嵌在下无纺布层4中,且另一部分无纺布隔层3的上端抵挡在纤维层2的下面,本防尘无纺布三层的设计是较为简单的结构,制造起来也比较方便。
上无纺布层1和下无纺布层4均由竹炭纤维与无纺布本体构成,竹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能力,能吸湿干燥、消臭抗菌并具有负离子穿透等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鑫源,未经林鑫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3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镁电解槽的防短路加热电极
- 下一篇:在线自动加入盘丝状物料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