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移动式的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更换的轨道驱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69606.7 | 申请日: | 2015-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0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谢子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子聪 |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B60S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刘昕 |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式 电动 乘用车 动力电池 更换 轨道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式的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更换的轨 道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的紧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在环保以及清洁能源概 念的大趋势下,由于电动乘用车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发展前景 十分广阔。电动乘用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其中动力电池是电动乘用车的核心, 但对于动力电池技术与充电技术造成的充电时间长、能源补给点少、续航能 力差,以及电池快充要减少使用寿命与影响电网运营安全等问题,一直是困 扰于电动乘用车商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如何让电动乘用车电能供给与方便快 捷的加油站一样对标,是电动乘用车商业推广的重要课题。
当前出现了不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而只对电动乘用车进行换装充 满电力的动力电池的加电站的运营方式,这样减少了用户等待动力电池充电 的时间,与传统汽车加油时间基本相同,无需改变用户使用汽车的习惯。
在这种模式下,如果用户在使用电动乘用车的过程中,由于车辆问题(如 电池电量不足以供应行驶到最近的加电站或车辆故障不能行驶)导致车辆不 能行驶到加电站进行动力电池的更换或对不能对车辆进行维修,那么对用户 来说,使用电动乘用车的用户体验会大打折扣,给用户带来了不便,甚至导 致电动乘用车不能被广泛的推广。
新的用于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更换的移动式加电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移 动式的特性,要求在移动加电车内放置动力电池的行走装置要方便取用和移 动更换电动乘用车的动力电池,就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式的电动乘用 车动力电池更换的轨道驱动系统,以解决在新的用于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更 换的移动式加电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移动式的特性,需要在移动加电车内放 置动力电池的行走装置要方便取用和移动更换电动乘用车的动力电池的问 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式的电动乘用车动 力电池更换的轨道驱动系统,包括:轨道驱动系统设置在一立体框架上,轨 道驱动系统包括地轮及地轮驱动系统和天轮及天轮驱动系统,地轮及地轮驱 动系统设置在立体框架的下部,天轮及天轮驱动系统设置在立体框架的上 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天轮和地轮的驱动结构在天轨 和地轨上的移动,使得放置动力电池的立体框架可以在车厢内外方便行走, 方便取用和移动更换动力电池,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电机器人的顶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电机器人的行走机构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换电的动力电池为谱系电池,即其外观尺寸为设 定标准规格的尺寸(例如:所有动力电池的宽度相同,其中由于所排列的电 池包的数量不同而设置了几个长度的尺寸,由此产生了几个不同规格的动力 电池,为不同级别的电动乘用车提供动力),只有这样才能适用于本实用新 型的移动式加电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快速更换的操作,其中动力电池核心技 术的升级(例如各种新的化学技术或者核聚变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并不对 本实用新型构成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只是设定了外部形状尺寸的标 准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子聪,未经谢子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9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