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磁管清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2504.2 | 申请日: | 2015-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9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郭中原;朱晶晶;王智民;李玉贤;周静;梁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8B9/093 | 分类号: | B08B9/093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严艳丽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管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磁管清洗器。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及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在化学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且无论做哪种类型的核磁共振,如氢谱,碳谱(二维谱),氟谱,磷谱等都需要将样品装到核磁管中进行检测。而且对于做结构修饰、化学合成,植物化学等研究来说,核磁管的用量非常大,所以实验室一般都重复利用核磁管。核磁管呈细长型,一般由石英玻璃拉制而成,因管口径小、管长、管壁薄及易碎的特性,所以给核磁管的清洗造成了较大的难度。清洗核磁管一般有以下方法:一、手动清洗,就是用核磁管清洗刷进行刷洗,但这种清洗方式很容易划伤核磁管内壁,捅破核磁管底部,也很容易把核磁管管口弄破;由于其构造呈细长型,清洗液即较难进入也不易倒出,往往需通过甩出方式将管内液体排出,甩出的液体不易收集,易造成污染;所以这种清洗方式即浪费人力,又浪费试剂,核磁管破损率高,管底部更难清洗。二、长时间浸泡,就是将核磁管在清洗液中长时间浸泡,虽然可清洗批量核磁管,但该方法存在清洗时间长,清洗不干净等特点。三、使用专门的核磁管清洗仪器,但是这些仪器价格较贵,不适用于普通实验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核磁管清洗器,可有效解决清洗不干净,时间长,污染环境,易损坏核磁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容器顶部的上方有伸入到第一容器内的上下开口的圆筒,圆筒的上端装有套管,第一容器和圆筒之间连接有将第一容器间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玻璃板,圆筒的内壁上均布有呈纵向放置的上下开口的核磁管套管,核磁管套管的上端伸进套管,固定在套管内壁上,套管上口部密封有上盖,核磁管套管中心有下端伸出呈弯钩状的玻璃管,玻璃管的上部开口,下端的弯钩穿过玻璃板和第一空腔连通,核磁管套管和玻璃管之间有空隙通道,第一容器的上部分别有和第一空腔连通的加液口、伸入到圆筒内的第一抽气管及伸入到第一空腔内的第二抽气管,第一抽气管和第二抽气管经第一三通活塞相互连通,第一容器的下部连通有第二容器,第二容器上部有废液口(或大气进口),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连通有通管,通管的上端伸入第一空腔内,通管的下端伸进第二容器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清洗方便,效果好,时间短,不损坏核磁管,无环境污染,成本低,适应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第一容器1顶部的上方有伸入到第一容器内的上下开口的圆筒8,圆筒的上端装有套管4,第一容器和圆筒之间连接有将第一容器间隔成第一空腔15和第二空腔16的玻璃板9,圆筒的内壁上均布有呈纵向放置的上下开口的核磁管套管20,核磁管套管的上端伸进套管4,固定在套管4内壁上,套管上口部密封有上盖3,核磁管套管中心有下端伸出呈弯钩状的玻璃管7,玻璃管的上部开口,下端的弯钩穿过玻璃板和第一空腔连通,核磁管套管和玻璃管之间有空隙通道,第一容器的上部分别有和第一空腔连通的加液口6、伸入到圆筒8内的第一抽气管12及伸入到第一空腔内的第二抽气管14,第一抽气管和第二抽气管经第一三通活塞13相互连通,第一容器的下部连通有第二容器2,第二容器上部有废液口(或大气进口)19,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连通有通管11,通管的上端伸入第一空腔内,通管的下端伸进第二容器的底部。
所述的加液口6的口部有塞子5。
所述的核磁管套管20有多个,呈圆环形排列在圆筒的内壁上。
所述的第一三通活塞13的水平方向的一端和第一抽气管的出口端连通,水平方向的另一端和第一抽气管的进口端连通,第一三通活塞13的垂直方向的一端和第二抽气管的出口连通。
所述的第一抽气管的出口端连接有抽气泵23。
所述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经连接管18相互连通,连接管内有向下伸入到第二容器内的引流管21,防止清洗液沿第二容器的内壁流淌。
所述的连接管18上有聚四氟活塞17,通管11上有活塞10或者连接管和通管经第二三通活塞22相互连通(如图3所示),第二三通活塞22分别和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二容器连通。
所述的上盖3的下部有向下的凸台,凸台伸进套管内上部,置于核磁管套管的上方,凸台的外周壁和套管的上口内壁接触,构成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2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双向数控打孔设备
- 下一篇:一种薄壁钛合金零件的切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