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的电加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55119.5 | 申请日: | 2015-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诠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18/18 | 分类号: | C03B18/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杨晞 |
| 地址: | 1011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玻璃 生产线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系统,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的电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工艺中的锡槽是玻璃成形的关键技术,而维持锡槽温度的电加热系统是锡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的电加热系统中,当前普遍采用爪型硅碳棒。图1是示出采用爪型硅碳棒的锡槽顶盖(局部)的构造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爪型硅碳棒10包括三个支柱11和用于连接支柱的连接桥12。锡槽顶盖20由耐火砖(可能是多层)构建。在制作爪型硅碳棒10时,将其三个支柱制作为发热部,具体是连接桥与锡槽顶盖之间的部分,而其连接桥仅被制作为充当导电体,而不用于发热。
在锡槽的爪型硅碳棒电加热系统中,利用可控硅控制器来调节硅碳棒的发热功率。可控硅控制器可以是可控硅调压器和可控硅调工器。图2示出了当前普遍使用的、通过可控硅控制器来控制锡槽的爪型硅碳棒电加热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在图2的电路中,如图1所示的爪型硅碳棒10的三个支柱11的发热部用电路等效元件L示出。如图2所示,可控硅控制器31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三相外部电源(未示出),其输出端通过变压器T连接至一个爪型硅碳棒10,即,在一个可控硅控制器31和一个爪型硅碳棒10之间连接有一个变压器T。
如图1和图2所示,爪型硅碳棒10采用三相接法与变压器T连接,即,爪型硅碳棒每个支柱11连接到变压器T的一相中,而其连接桥12充当电路中性点。自浮法玻璃工艺锡槽的电加热系统中引入硅碳棒的十余年来,在该硅碳棒电加热系统中,在可控硅控制器和爪型硅碳棒之间一直使用的是如图2所示的经由变压器、三相接法的电气连接方式。
在浮法玻璃工艺中,需要的爪型硅碳棒的数量经常达到成百上千个,即便将多个爪型硅碳棒构成的群组连接到一个变压器,需要的变压器的数量在四五十个左右。爪型硅碳棒的工作电压为60V,将380V的工业电压转换为60V的电压的变压器造价是数千元。硅碳棒的造价本身就高,再加上四五十个这样的变压器的造价,这样的电加热系统的成本更是不菲。然而,这是目前各个浮法玻璃生成厂都不得不面对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改进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的电加热系统,以节省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的电加热系统,包括:可控硅控制器和布置在锡槽顶盖上的至少三个硅碳棒,硅碳棒包括两个或三个支柱和用于连接支柱的连接桥,其中硅碳棒的所述支柱从设置在锡槽顶盖的通孔中伸出而布置在锡槽顶盖上,硅碳棒的连接桥位于所述锡槽顶盖的下方。可控硅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外部三相电源相连接,而可控硅控制器的每个相上的输出端与至少三个硅碳棒的末端连接。
进一步地,可控硅控制器的每个相上的输出端可以采用三相三线制或三相四线制与至少三个硅碳棒的末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硅碳棒可以为爪型硅碳棒,该爪型硅碳棒的每个支柱都设置有发热部,而爪型硅碳棒的连接桥仅用作导电体。
进一步地,可控硅控制器的每个相上的输出端与至少三个爪型硅碳棒的末端连接包括: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一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一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一个支柱的末端、第二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一个支柱的末端以及第三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一个支柱的末端连接;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二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一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二个支柱的末端、第二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二个支柱的末端以及第三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二个支柱的末端连接;以及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三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一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三个支柱的末端、第二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三个支柱的末端以及第三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三个支柱的末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硅碳棒为可以直角U型硅碳棒,该直角U型硅碳棒的两个支柱的连接桥用作发热部,而所述直角U型硅碳棒的两个支柱仅用做导电体。
进一步地,可控硅控制器的每个相上的输出端采用单相接法与至少三个直角U型硅碳棒的末端连接。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一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一直角U型硅碳棒的一个支柱的末端连接,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二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二直角U型硅碳棒的一个支柱的末端连接,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三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三直角U型硅碳棒的一个支柱的末端连接。第一直角U型硅碳棒的另一个支柱的末端、第二直角U型硅碳棒的另一个支柱的末端以及第三直角U型硅碳棒的的另一个支柱的末端互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诠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诠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5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治疗糖尿病功效的中药活性成分
- 下一篇:存储器内建自测试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