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的电加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55119.5 | 申请日: | 2015-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诠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18/18 | 分类号: | C03B18/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杨晞 |
| 地址: | 1011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玻璃 生产线 加热 系统 | ||
1.一种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的电加热系统,包括:可控硅控制器(31)和布置在锡槽顶盖上的至少三个硅碳棒(10、101、102、103;40、401、402、403),硅碳棒包括两个或三个支柱(11;41)和用于连接支柱的连接桥(12;42),其中硅碳棒的所述支柱(11;41)从设置在锡槽顶盖的通孔中伸出而布置在锡槽顶盖上,硅碳棒的所述连接桥(12;42)位于所述锡槽顶盖的下方,
其中,所述可控硅控制器(31)的输入端与外部三相电源相连接,而所述可控硅控制器(31)的每个相上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三个硅碳棒的末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可控硅控制器(31)的每个相上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三个硅碳棒的末端连接包括:采用三相三线制或者采用三相四线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硅碳棒为爪型硅碳棒(10),所述爪型硅碳棒的每个支柱都设置有发热部,而所述爪型硅碳棒的连接桥仅用作导电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可控硅控制器(31)的每个相上的输出端与至少三个爪型硅碳棒的末端连接包括:
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一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一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一个支柱的末端、第二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一个支柱的末端以及第三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一个支柱的末端连接;
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二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一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二个支柱的末端、第二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二个支柱的末端以及第三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二个支柱的末端连接;
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三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一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三个支柱的末端、第二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三个支柱的末端以及第三爪型硅碳棒的三个支柱中的第三个支柱的末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硅碳棒为直角U型硅碳棒(40),所述直角U型硅碳棒的两个支柱的连接桥用作发热部,而所述直角U型硅碳棒的两个支柱仅用作导电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中,所述可控硅控制器(31)的每个相上的输出端采用单相接法与至少三个直角U型硅碳棒(40)的末端连接,具体包括:
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一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一直角U型硅碳棒的一个支柱的末端连接;
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二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二直角U型硅碳棒的一个支柱的末端连接;
所述可控硅控制器的第三相上的输出端与第三直角U型硅碳棒的一个支柱的末端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直角U型硅碳棒的另一个支柱的末端、所述第二直角U型硅碳棒的另一个支柱的末端以及所述第三直角U型硅碳棒的另一个支柱的末端互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诠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诠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51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治疗糖尿病功效的中药活性成分
- 下一篇:存储器内建自测试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