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缓冲式高层建筑垃圾分类处理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73940.2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肖礼鹏;罗锦良;段昌玫;杜凯;杨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10 | 分类号: | E04F17/10;E04F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饶钱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高层建筑 垃圾 分类 处理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缓冲式高层建筑垃圾分类处理通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绿色施工显得越来越重要。建筑废弃物处理一直以来没有被施工单位重视,造成极大的劳动力及工效浪费。一般的建筑废弃物处理方式采用人工装车,然后通过施工电梯运送至地面,这种处理方法具有许多弊端:人工搬运距离大;占用施工电梯,影响建筑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缓冲式高层建筑垃圾分类处理通道,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缓冲式高层建筑垃圾分类处理通道,包括分类垃圾通道,所述分类垃圾通道由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分通道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分通道分别沿剪力墙从上之下延伸并穿过多个楼板;
所述至少两个分通道在每层楼板靠近剪力墙的位置的上侧均设置有垃圾倾倒口,所述至少两个分通道的下端均设置有垃圾出口;
所述至少两个分通道上分别设置有自缓冲装置,所述自缓冲装置为弯折段。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段为多个,且为隔层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分通道在未设有所述弯折段的位置均为竖直段。
弯折端为隔层设置,能够保证对垃圾的缓冲作用,同时避免了垃圾在分通道内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过渡段以及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下端朝着远离剪力墙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下端朝着靠近剪力墙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竖直段连接。
弯折段由第一倾斜段、过渡段以及第二倾斜段形成,使一个弯折段能够对垃圾进行两次缓冲,提高了缓冲的效果,并且能够使弯折段的上下两个竖直段在靠近剪力墙的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布置更加合理,节约了楼层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下端设置于靠近该第二倾斜段所在层的垃圾倾倒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上端设置于靠近上一层的垃圾倾倒口的位置。
垃圾倾倒口位于靠近弯折段的位置,易于进行堵塞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分通道在所述垃圾倾倒口处分别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垃圾倾倒口的倾倒口铁板,所述倾倒口铁板的一端与所述垃圾倾倒口的下端的管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垃圾倾倒口的上端的管壁可拆卸连接。
倾倒口铁板能够将垃圾倾倒口打开或封闭,当需要倾倒垃圾时,转动倾倒口铁板,使倾倒口铁板将垃圾倾倒口打开;当不需要倾倒垃圾时,转动倾倒口铁板,使倾倒口铁板将垃圾倾倒口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倾倒口铁板的下端与所述垃圾倾倒口的下端的管壁通过活页连接,所述倾倒口铁板的上端与所述垃圾倾倒口的上端的管壁通过插销连接。
采用插销连接,方便倾倒口铁板对垃圾倾倒口的开闭操作,另外,采用活页连接,能够使倾倒口铁板的下端转动更加灵活。
进一步地,所述倾倒口铁板可绕其铰接处在0-90°范围内转动。将垃圾倾倒口封闭时,倾倒口铁板是竖直的。在需要打开垃圾倾倒口时,将倾倒口铁板转动90°,使倾倒口铁板成水平状态,此时将装垃圾的斗车直接按类倾倒入相应的分通道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分通道为所述分类垃圾通道通过隔板分隔形成。采用隔板分隔,易于安装,使分通道之间相互不会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分通道为两个,且为并排设置,两个分通道分别为可回收垃圾通道和不可回收垃圾通道。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别倾倒入可回收垃圾通道和不可回收垃圾通道,方便对两种分类的垃圾分别进行收集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分类垃圾通道由镀锌铁皮制成,并通过水泥钉固定于剪力墙以及楼板上。
分类垃圾通道采用镀锌铁皮制成,材料易于取得,结构强度较高,能够很方便地固定与剪力墙和楼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自缓冲式高层建筑垃圾分类处理通道,使用时,可先将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将分类后的垃圾分别倾倒入分类垃圾通道的分通道内,垃圾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分通道落下,直至垃圾出口处,然后在垃圾出口处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即可。垃圾在从分通道落下的过程中,自缓冲装置能够对垃圾起到缓冲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73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拼装门扇
- 下一篇:一种柔性穿戴式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