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短路防护组件、电池模组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0910.8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7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萍;许杏;娄本杰;潘福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短路 防护 组件 模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短路防护组件、具有所述电池短路防护组件的电池模组和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汽车。
背景技术
锂二次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当受到挤压、碰撞或外物入侵等足以引起电池物理变形的外力时,电池的阴极和阳极彼此接触,发生短路。由于电极活性材料之间的反应,电池的温度突然增加,对于采用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组,此时异常的操作会引起级联故障,导致起火或爆炸。
相关技术中在距离电池1-20厘米处设置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由绝缘壳体和设置在绝缘壳体中的一对导电片构成,但当电池被高温影响时,安全装置无法提前释放电池内部的能量,热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电池仍然会起火或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短路防护组件,该电池短路防护组件能够在高温和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提前释放电池内部的能量,从而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电池短路防护组件的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电池短路防护组件,所述电池短路防护组件包括:正极导电层,所述正极导电层适于与电池的正极相连;负极导电层,所述负极导电层适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相互邻近且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中的一个邻近所述电池设置;第一热收缩性绝缘层,所述第一热收缩性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热收缩性绝缘层受预定高温影响时收缩或受预定外力作用时破损,以使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短路防护组件能够在高温和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提前释放电池内部的能量,从而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短路防护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电池短路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二热收缩性绝缘层,所述第二热收缩性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中邻近所述电池的一个与所述电池之间。
所述第二热收缩性绝缘层与所述电池之间的距离小于1厘米。
所述正极导电层与所述负极导电层之间的距离为40微米-1毫米。
所述电池短路防护组件还包括:正极连接件,所述正极连接件与所述正极导电层相连,所述正极导电层通过所述正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相连;负极连接件,所述负极连接件与所述负极导电层相连,所述负极导电层通过所述负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相连。
所述正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池的除正极之外的部分之间设有正极绝缘层;所述负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池的除负极之外的部分之间设有负极绝缘层。
所述第一热收缩性绝缘层包覆所述正极导电层,所述第二热收缩性绝缘层包覆所述负极导电层。
所述第一热收缩性绝缘层与所述第二热收缩性绝缘层为一体件。
所述电池短路防护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的一侧或包覆所述电池。
所述第一热收缩性绝缘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热收缩性绝缘层的厚度分别为40微米-1毫米;和/或所述正极导电层的厚度和所述负极导电层的厚度分别为0.1毫米-2毫米。
所述第一热收缩性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热收缩性绝缘层分别至少一部分为高聚物聚丙烯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件、聚碳酸酯件、聚氯乙烯件或聚乙烯件;和/或所述正极导电层和所述负极导电层分别至少一部分为铝材料件、铜材料件、镍材料件或碳材料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短路防护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具有安全风险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具有安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防护装置和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在高温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在外力作用下的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0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电芯自动上料设备
- 下一篇: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