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60803.5 | 申请日: | 2015-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5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D1/24 | 分类号: | B60D1/24;B60D1/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海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和事故中伤亡人数也在迅猛地增长。同时,在追尾事故中出现燃油泄漏而导致二次事故的案例也层出不穷。我国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GB20072-2006)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对车辆后碰撞的试验方法和燃油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乘用车油箱的后端一般都布置着后纵梁、后保险杠、地板横梁、备胎坑地板和备胎。后纵梁和后保险杠主要用于吸收碰撞能量;地板横梁主要用于保持油箱周围结构的完整性及强度。在车辆尾部发生碰撞过程中,车辆通过后保险杠和后纵梁将碰撞能量充分吸收,后纵梁的吸能距离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海运拖钩是车辆海洋运输中必备可少的结构,一般布置在车身后纵梁结构上,海运拖钩需具有一定的强度,若强度不足,则严重影响后纵梁结构的变形吸能作用。
目前,传统的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一般是由钢板冲压成型,并螺接或焊接至后纵梁上,其螺接或焊接平面的强度较大,在后碰过程中该区域不发生变形吸能,从而缩短了后纵梁结构的吸能空间,严重影响了后纵梁的吸能距离和吸能效果。
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吸能效果好的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从而减少对后纵梁吸能距离和吸能效果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能效果好的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包括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所述第一吊钩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首段、第一中段和第一尾段,所述第二吊钩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首段、第二中段和第二尾段,所述第一中段与所述第二中段固定连接;所述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还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连接面,分别是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首段与所述第一尾段均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所述第二首段和所述第二尾段均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首段与所述第二首段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尾段与所述第二尾段对齐。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段与所述第二中段的延伸方向一致,并且所述第一中段与所述第二中段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首段与所述第二首段之间的距离为90-130mm;和/或所述第一尾段与所述第二尾段之间的距离为90-130mm。
优选地,所述固定梁是汽车的后纵梁。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段上距所述固定梁最远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梁之间的距离是120-15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首段、所述第一中段、所述第一尾段、所述第二首段、所述第二中段和所述第二尾段的直径均为15-18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首段、所述第一中段和所述第一尾段是由一条钢筋弯折后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二首段、所述第二中段和所述第二尾段是由一条钢筋弯曲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首段、所述第二首段、所述第一尾段和所述第二尾段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形状是扁平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通过在后纵梁上固定第一吊钩和第二吊钩,能够在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压溃变形,保证车辆后纵梁结构的充分压溃吸能,以保持油箱周围结构的完整性及强度的要求,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整车后碰撞的安全性能及有效地保护了车辆燃油系统安全,最终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结构简单,由两根普通钢筋弯曲成型并焊接至一起;可以推广至其它汽车车型,不受平台限制;与传统的由钢板冲压成型的海运拖钩相比,本实用新型不牺牲纵梁压溃空间,有利于提高了整车后碰撞的安全性能及有效地保护了车辆燃油系统安全,最终起到保护乘员安全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图1中部分部件的结构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海运拖钩装置在汽车上的一种优选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角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0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