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双N-MOSFET推动级的大功率IGBT驱动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34011.0 | 申请日: | 2015-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7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肖华锋;兰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K17/08 | 分类号: | H03K17/08;H03K17/567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窦贤宇 |
| 地址: | 21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mosfet 推动 大功率 igbt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半导体器件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用双N-MOSFET推动级的大功率IGBT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大功率变换器的需求日益旺盛,如新能源、电气化轨道交通的兴起,中高压大功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得到广泛应用。与低压小功率IGBT不同,中高压大功率IGBT运行条件更为恶劣,对驱动电路抗干扰能力要求更高,如果IGBT由于复杂的电磁环境不能可靠地开通或关断,易引起短路故障或工作在线性区造成损耗过大而损坏;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流过IGBT的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4倍,由于主电路寄生电感的存在,如果采取硬关断的方式,会在IGBT集-射极产生极大的尖峰电压,导致IGBT过压损坏。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由NPN与PNP构成的推挽式推动级驱动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和PNP三极管Q2,这两个三极管基极并接,基极输入驱动信号指令,发射极也并接,发射极的并接点经门极电阻与IGBT门极相连,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VCC,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VEE,上述传统推动级电路能可靠的开通或关断IGBT。
但是,由于在IGBT的开通关断过程中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损耗较大;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单个三极管芯片电流较小,对于驱动大功率IGBT需多个并联,增加了驱动电路板面积。当IGBT发生短路故障时,为了控制短路故障时IGBT的关断速度,降低关断尖峰电压,当前已公开了部分解决方案,该技术能降低IGBT短路故障时的关断速度,但在进行短路保护时同时有两条支路导通,不利于准确控制IGBT的关断速度,参数设计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采用双N-MOSFET推动级的大功率IGBT驱动电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双N-MOSFET推动级的大功率IGBT驱动电路,包括自举电路、电荷泵电路、双N-MOSFET半桥推动级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
其中,所述自举电路包括电平自举电路、自举电容Cboot及自举二极管D1;电荷泵电路包括自激振荡电路和二极管D2;双N-MOSFET半桥推动级电路由上端N-MOSFET开关管S1与下端N-MOSFET开关管S2串联构成;短路保护支路由电阻Rsoft与N-MOSFET开关管S3构成;
电平自举电路输入为驱动控制信号,输出分别连接所述上端N-MOSFET开关管S1和下端N-MOSFET开关管S2的门极;
电荷泵电路通过二极管D2连接所述自举电容Cboot,在上端N-MOSFET开关管S1导通时给自举电容Cboot充电;
所述上端N-MOSFET开关管S1的门极与自举电路输出连接,漏极与电源VCC连接,所述下端N-MOSFET开关管S2的门极连接自举电路输出引脚,源极连接电源VEE,上端N-MOSFET开关管S1的源极与下端N-MOSFET开关管S2的漏极及自举电容Cboot连接,该连接点和门极电阻Rg的一端相连,门极电阻Rg的另一端连接IGBT门极,
电阻Rsoft的一端与IGBT门极相连,电阻Rsoft的另一端和开关管S3的漏极相连,开关管S3的源极和地相连,门极与保护控制信号相连。
工作原理:上述自举电路与电荷泵电路为双N-MOSFET推动级电路的驱动电路,电平自举电路完成信号调理、上端N-MOSFET开关管S1和下端N-MOSFET开关管S2的控制;上端N-MOSFET开关管S1与下端N-MOSFET开关管S2互补导通,在下端N-MOSFET开关管S2导通时通过V1→自举二极管D1→自举电容Cboot回路对自举电容充电,上端N-MOSFET开关管S1导通时,其门极电压为自举电容Cboot的电压。在低频应用场合,自举电容电压不能维持上端N-MOSFET开关管S1导通,引入电荷泵电路,在上端N-MOSFET开关管S1导通阶段给自举电容充电,维持S1门极电压,提高电路的可靠性、扩大了电路应用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4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路由器电路
- 下一篇:一种驱动脉冲放大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