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油箱加热及供油切换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1257.4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马雷刚;郭稳;黄海岭;伍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7/22;F02M31/125;F02D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箱 加热 供油 切换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燃油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油箱加热及供油切换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重型汽车领域,为满足汽车的行驶里程,常有双燃油箱配置,两个油箱的连接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两个燃油箱串联,只有一套燃油管路;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当其中的任一燃油箱出现故障时,只能停车熄灭发动机进行修理,使得供油系统的可靠性较差。
另一种是两个燃油箱并联,并采用两套燃油管路分别与两个燃油箱连接,每一个油箱采用一套燃油管路,该两套燃油管路之间采用机械手动转换三通阀进行连接,也有用电控转换阀进行电控操作。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现技术提出采用在驾驶室安装的油箱选择开关进行供给油箱的选择切换。但是现技术依然存在该燃油系统的车辆不能满足车辆在低温环境工作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双油箱燃油系统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在实现双油箱供油切换的情况下,解决车辆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油箱加热及供油切换控制系统,包括有主油箱、副油箱,点火锁、燃油箱选择开关、转换阀总成、主油箱柴油滤清器、副油箱柴油滤清器、主油箱加热系统及副油箱加热系统、导线及连接管路;
所述点火锁与所述燃油箱选择开关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燃油箱选择开关与所述转换阀总成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燃油箱选择开关分别与所述主油箱加热系统及所述副油箱加热系统通过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主油箱加热系统与所述副油箱加热系统还通过所述导线与电源连接;
所述主油箱与所述主油箱柴油滤清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接;所述主油箱柴油滤清器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转换阀总成连接;所述主油箱与所述转换阀总成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接;
所述副油箱与所述副油箱柴油滤清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接;所述副油箱柴油滤清器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转换阀总成连接;所述副油箱与所述转换阀总成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接;
所述主油箱加热系统设置于所述主油箱柴油滤清器内;所述副油箱加热系统设置于所述副油箱柴油滤清器内。
所述燃油箱选择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包括有两个固定端,两个第一回路接线端及两个第二回路接线端;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端为接地针脚,另一个所述固定端为电源接线针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回路接线端为第一接线针脚,另一个所述第一回路接线端为第三接线针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回路接线端为第二接线针脚,另一个所述第二回路接线端为第四接线针脚;
所述电源接线针脚与所述点火锁通过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转换阀总成包括有转换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接线脚、第二驱动电机接线脚、转换阀移动机构、第一油管接口、第二油管接口、第三油管接口、第四油管接口、第五油管接口及第六油管接口;在所述转换阀移动机构内设置有第一供油回路及第二供油回路;所述第一供油回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油管接口、所述第二油管接口及所述第三油管接口;所述第二供油回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油管接口、所述第五油管接口及所述第六油管接口;
第一回路依次由所述第三接线针脚、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接线脚、所述转换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接线脚、所述第一接线脚及所述导线组成;
第二回路依次由所述第四接线针脚、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接线脚、所述转换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接线脚、所述第二接线针脚及所述导线组成;
所述主油箱加热系统包括有主油箱继电器、主油箱温控开关及主油箱加热器;
所述主油箱温控开关与所述主油箱加热器设置于所述主油箱柴油滤清器内;所述主油箱继电器的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线针脚及所述第三接线针脚通过所述导线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主油箱温控开关的一端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主油箱温控开关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与所述主油箱加热器的工作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导线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主油箱加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油箱加热器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副油箱加热系统包括有副油箱继电器、副油箱温控开关及副油箱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1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过滤器的燃油高压连接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油中加入双氧水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