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梁拉索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1859.1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4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再发;贾爱鹏;杨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3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周珏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拉索减震器。
背景技术
斜拉索是斜拉桥中重要的结构构件,由于斜拉索柔性大、阻尼小、易受到风力等外部干扰影响,因此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振动。连续的斜拉索振动可能会在长时间内造成索股疲劳或者腐蚀,从而会大大降低斜拉桥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使斜拉索振动尽可能降到最低。目前,为解决斜拉索振动提出了各种阻尼器,如磁流变液阻尼器(MR阻尼器)、电流变液阻尼器、电磁阀阻尼器以及被动减振元件液体粘滞阻尼器等。然而,这些阻尼器工艺复杂且只适合于二维平面空间(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内的减震,而在风雨振的作用下斜拉索振动是三维的,斜拉索无规则、高强度、多角度的摆动往往会造成安装的一只阻尼器的锚固连接端断裂,不仅起不到减震效果,反而会造成斜拉索及桥面的损坏,正因为如此,单根斜拉索在技术上就要求交叉安装两只阻尼器,但斜拉桥上环境恶劣施工困难,同时大强度的施工也容易造成桥体损坏,很难为用户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加工、稳定性高、减震效果好,并不会对斜拉索及桥体造成损伤,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的桥梁拉索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桥梁拉索减震器,包括工作缸体、活塞杆及设置于所述的工作缸体内的活塞,所述的活塞同轴套设于所述的活塞杆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缸体内还设置有带中心通孔的上密封体和带中心通孔的下密封体,所述的上密封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的工作缸体的上部的内周壁密封连接,所述的下密封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的工作缸体的下部的内周壁密封连接,所述的上密封体与所述的下密封体之间的区域构成工作区域,所述的活塞位于所述的工作区域中,且所述的活塞的外周壁与所述的工作缸体的内周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工作区域内充满有阻尼液,所述的活塞杆的上部穿过所述的上密封体的中心通孔伸出所述的工作缸体外,所述的活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上密封体的中心通孔的孔壁密封接触,所述的活塞杆位于所述的上密封体与所述的活塞之间的部分杆体外设置有用于承受冲击力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的活塞杆的下部穿过所述的下密封体的中心通孔位于所述的工作缸体内,所述的活塞杆的下部与所述的下密封体的中心通孔的孔壁密封接触,所述的活塞杆位于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下密封体之间的部分杆体外设置有用于承受冲击力的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的活塞杆带动所述的活塞在所述的工作区域内往复运动。
所述的工作缸体的上轴端连接有用于压紧所述的上密封体的压紧螺母,所述的活塞杆的顶部穿过所述的压紧螺母的中心通孔连接有用于与斜拉索连接的十字万向轴节,所述的工作缸体的下轴端连接有用于压紧所述的下密封体、且用于与斜拉桥的桥体连接的单支耳;在此,活塞杆的顶部连接的十字万向轴节可以360度转动,因此来自斜拉索任何方向的振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能够使得该减震器在三维空间里很好的起到耗能减震的效果,即能够大大地减少斜拉索的三维振动对该减震器及桥梁的锚固端的破坏力。
所述的上密封体的外周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静密封件,所述的上密封体的内周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动密封件,所述的下密封体的外周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二静密封件,所述的下密封体的内周壁上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二动密封件;在此,两道动密封件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阻尼液泄漏。
所述的下密封体的外轴端沿轴向设置有内凹腔,所述的内凹腔的轴向高度大于所述的活塞杆位于所述的活塞与所述的下密封体之间的部分杆体的长度,所述的活塞杆的下部穿过所述的下密封体的中心通孔位于所述的内凹腔内;在此,通过在下密封体的外轴端设置一个内凹腔,并使内凹腔的轴向高度大于活塞杆位于活塞与下密封体之间的部分杆体的长度,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活塞杆的底部与单支耳发生碰撞。
所述的上密封体的内轴端上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的上端的第一上环形槽,所述的活塞的上轴端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的下端的第一下环形槽,所述的活塞的下轴端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的上端的第二上环形槽,所述的下密封体的内轴端上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的下端的第二下环形槽;在此,通过设置第一上环形槽和第一下环形槽,能够很好地对第一压缩弹簧进行轴向限位,从而能够确保第一压缩弹簧轴向受力均匀;同样,通过设置第二上环形槽和第二下环形槽,能够很好地对第二压缩弹簧进行轴向限位,从而能够确保第二压缩弹簧轴向受力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1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