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围结构及其后围板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7351.4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3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民;伍俊棠;罗培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结构 其后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围结构及其后围板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后围结构作为后碰发挥主要吸能的部件,可提高车身的安全性能。后围板作为汽车后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封闭车身后部空间,与后地板、侧围等部件形成后备箱,要求后围板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
为了提高后围板的刚度和强度,目前采用由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组成的后围板,如图1所示,后围外板1采用一体结构,后围内板和后围外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焊接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后围板的刚度和强度,现有采用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的两端通过连接板焊接连接的后围板,由于后围板为一体结构,其轻量化难以实现和提升。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技术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后围板难以轻量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围板总成,包括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所述后围外板包括外板本体和设于所述外板本体的两端的外板连接板;所述后围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和设于所述内板本体的两端的内板连接板;所述外板本体和内板本体连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外板连接板和内板连接板连接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连通。将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分成三段结构,使得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分段成型,实现了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灵活冲压成型,可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料厚或不同的材料,由于两端的连接处对强度要求较高,因此,两端的连接板设置成较中间的本体较厚或较宽,以达到减重的目的,由此实现并提升汽车的轻量化。
优选地,所述外板连接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外板本体的厚度;所述内板连接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内板本体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外板连接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外板本体的宽度;所述内板连接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内板本体的宽度。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板本体的底部内侧设有第一加强板。由此在备胎与外板本体之间起到导力、传力的重要作用。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板本体的底部外侧设有纵向加强筋。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板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用于与D柱点焊连接的过孔;所述内板连接板的上表面设有台阶。采用点焊的连接方式,成本较低,无污染。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板本体和内板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行李箱盖锁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供紧固件穿过以将行李箱盖锁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紧固件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为多层台阶结构。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板本体的外侧设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拉铆螺母。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后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地板、D柱、备胎和上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所述内板连接板与D柱连接,所述内板本体与后地板连接,所述备胎水平设于所述后地板的底部并靠在所述外板本体的底部外侧。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围结构及其后围板总成,将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分成三段结构,使得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分段成型,实现了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灵活冲压成型,可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料厚,由于两端的连接处对强度要求较高,因此,两端的连接板设置成较中间的本体较厚或较宽,以达到减重的目的,由此实现并提升汽车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体式后围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后围板总成的立体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后围板总成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与后围外板的配合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围外板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板本体与第一加强板的配合关系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板连接板与外板连接板的配合关系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板本体、第二加强板和安装板的配合关系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加强板和安装板的配合关系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板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板连接板与传感器支架的配合关系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后围结构的局部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73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槽型骨架履带靴及履带板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