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速器低速润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97498.X | 申请日: | 2015-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2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鑫泽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四川雅图律师事务所 51225 | 代理人: | 黄玲 |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速器 低速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润滑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减速器润滑结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减速器低速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减速器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间断加注润滑油保护转动构件,特别是减速器中的轴承需要通过润滑油减小转动部件的摩擦并对轴承进行冲洗和降温。现有润滑结构通常采用浸润方式,润滑油不能循环流动,不能更好地对转动部件进行润滑、清洗和降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减速器低述润滑结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润滑油可自动循环,能更好地对轴承等转动部件进行润滑、清洗、降温的减速器低述润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减速器低速润滑结构,包括旋转的齿轮和减速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下部浸没在油槽中,齿轮径向平面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取油容器戽斗,在戽斗随齿轮转动的最高点下方、齿轮轴中心位置设置有接油盘,接油盘最低点有漏油孔与导油槽连通,导油槽与减速器轴承的注油孔连接。
所述戽斗沿齿轮径向平面周向的切线布置,戽斗轴向与切线沿转动方向有大于0度、小于45度的夹角A。
所述戽斗沿齿轮径向平面周向均匀间隔布置6至8个。
所述漏油孔入口端高于接油盘盘平面。
所述减速器轴承下部有与油槽连通的回油管。回油管中设置有润滑油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有益性:本实用新型采用随减速器齿轮循环转动的戽斗将润滑油循环注入轴承,润滑结构无需关闭减速器原有结构,润滑油流量大,可及时带走轴承局部高温高热,接油盘结构中的漏油孔高于接油盘盘平面一段距离,金属颗粒物会沉积于接油盘底部,对润滑油液大型颗粒物质有“自净”作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轴承寿命,延长润滑油液保养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润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油盘和导油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齿轮和戽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接油盘,11是漏油孔,2是戽斗,3是导油槽,4是油槽,5是注油孔,6是齿轮,7是减速器轴承,A是戽斗轴向与切线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
如图所示,减速器低速润滑结构,包括旋转的齿轮6和减速器轴承7,齿轮6下部浸没在油槽4中,齿轮6径向平面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取油容器戽斗2,在戽斗2随齿轮6转动的最高点下方、齿轮6轴中心位置设置有接油盘1,接油盘1最低点有漏油孔11与导油槽3连通,导油槽3与减速器轴承7的注油孔5连接。戽斗2沿齿轮6径向平面周向的切线布置,戽斗2轴向与切线沿转动方向有大于0度、小于45度的夹角A。戽斗2沿齿轮6径向平面周向均匀间隔布置6至8个,本例图3中是6个。漏油孔11入口端高于接油盘1平面。
减速器轴承7下部有与油槽4连通的回油管。回油管中设置有润滑油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戽斗2从减速器油槽4内的油液面下舀取润滑油,利用齿轮6的旋转运动来提高润滑油的势能,靠润滑油自身重力倒入接油盘1里。通过接油盘1的漏油孔11,润滑油由其自身高位势能经过斜油槽3导向于减速器箱体油槽并通过减速器轴承7注油孔5输送至轴承内部,同时轴承还设计有回油管,该结构将润滑油循环至油槽中。
如图1所示,图1中齿轮6位于油槽4中,齿轮6转盘径向平面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取油容器戽斗2,接油盘1位于戽斗2随齿轮6转动的最高点下方并用支撑脚固定在齿轮6转动轴上方,接油盘1倾斜设置以利于润滑油流动,导油槽3包括与接油盘1的漏油孔11连接部分和与注油孔5连接部分,与注油孔5连接部分可以将润滑油导流至不同的润滑部位。
如图2所示,本例接油盘1为矩形,在倾斜设置的低位一侧设置有漏油孔11,漏油孔11入口端高于接油盘1平面以阻挡润滑油中的颗粒随导油槽3进入润滑部位,由于接油盘1是开放敞口,可以方便清理接油盘1中集中的颗粒。
如图3所示,本例齿轮平面布置了6个方形戽斗2,实际上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圆柱形等,戽斗2为一端开口的容器,戽斗2轴向与齿轮6切线沿转动方向有大于0度、小于45度的夹角A,戽斗2的夹角设计是为了在齿轮6转动到上部时能尽快、完全地将润滑油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鑫泽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鑫泽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74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