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电加热升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90058.1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0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男;高品佳;高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志男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汇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136 | 代理人: | 高云瑞;杨宗润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尾气 排放 加热 升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尾气污染物减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电加热升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控制汽车尾气排放中的污染物减排技术中,均采用尾气催化处理技术,既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中装有催化转化器,而催化剂的最佳工作温度均在250℃以上,否则达不到催化转化的效果;现实中汽车冷启动、间歇停车后的再启动以及短暂停车、怠速及小负荷工况下,尾气排放温度一般均低于250℃,催化剂大多不起作用或作用极小,因此,造成尾气排放污染普遍而大量的存在。
为解决汽车低温尾气排放而催化转化器不起作用的问题,中国专利ZL201320895395.7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自动加热升温装置,配装在催化转化器之前,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其蓄热兼换热器及旁通管路分体式组合,占用空间大,另方面其导气兼换热管系统结构复杂,不易制作,且易出故障,并且对尾气加热升温速度低。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供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电加热升温装置,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多圆环筒均布型的电加热结构及蜂窝填料体型热传导结构,能极大的均匀提高对低温尾气的升温速度,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易制做安装,容易与在用的催化转化器配套使用。
采用的技术方案:
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电加热升温装置,具有外包隔热层的壳体、电加热器及电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主体及分别密封性焊接在主体的两端口上的尾气的左、右接口组成;所述主体由外向内依次由2~8个导气筒组成,各导气筒中均固装有蜂窝填料体;最外的导气筒由外筒及最外的电加热器套筒组成,最内的导气筒由最内的电加热器套筒组成,中间的导气筒均分别由相应相邻的两个电加热器套筒组成,所述尾气的左、右接口分别密封性焊接在外筒两端的外延口上;各电加热器套筒中均密封绝缘式固装有规则分布的电加热体,并均有相应的电源引出线。
有益效果:
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电加热升温装置,采用多层环筒均布型的电加热器套筒结构以及蜂窝填料体型热传导结构,便于提高电加热的总功率,利于均匀加热,利于缩小电加热升温装置的体积;能极大的均匀提高对低温尾气的升温速度,因此,与在用的催化转化器配套安装后,特别是对冷启动,非常有利于减排,能极大的提高催化转化效果,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占用空间小,易制作安装,使用寿命长,便于与在用的催化转化器配套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总体结构轴向剖图;
图2、按图1中所示的A-A剖图;
图3、电加热器套筒6弧形局部展开电加热体7的固装图;
图4、电加热体7的整体组装图;
图5、蜂窝填料体19的立体视图;
图6、按图1中所示的放大I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进一步详加说明;图中箭头示为尾气流动方向。
如图1~6所示,用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电加热升温装置,具有外包隔热层20的壳体、电加热器及电控机构;所述壳体由主体1及分别密封性焊接在主体1的两端口上的尾气的左、右接口2、3组成;所述主体1由外向内依次由2~8个导气筒4组成,各导气筒4中均固装有蜂窝填料体19;最外的导气筒4由外筒5及最外的电加热器套筒6组成,最内的导气筒4由最内的电加热器套筒6组成,中间的导气筒4均分别由相应相邻的两个电加热器套筒6组成,所述尾气的左、右接2、3分别密封性焊接在外筒5两端的外延口上;各电加热器套筒6中均密封绝缘式固装有规则分布的电加热体7,并且均有相应的电源引出线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志男,未经高志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90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玄武岩纤维缝纫线
- 下一篇:一种能够减少漏气的涡轮增压器涡轮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