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车防甩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76625.8 | 申请日: | 2015-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3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林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鸿明 |
| 主分类号: | B62K11/14 | 分类号: | B62K1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张应 |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防甩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车防甩头装置,尤指一种用于安装在机车的转向龙头处的机车防甩头装置。
背景技术
防甩头的缓冲装置常用来安装在机车(特别是重型机车)的转向龙头处,使得机车在过弯或是遇路面颠簸时可避免机车握把产生剧烈的颤动而发生甩头的危险,以得到较佳的转向控制与稳定的行驶。
为了提高机车转向龙头的缓冲作用,已有多种机车防甩头装置的改良产生。例如专利证书号M382947新型专利案揭示一种「机车防甩头结构」,其包括一座体、一盖体及一拨杆组件,该拨杆组件包括有拨杆、调节件及连动件,该拨杆设置于该座体的油槽中且该拨杆具有容置空间及多个调节孔,该调节件设有一调节部,该调节件设于该容置空间且使该调节部及调节孔形成流道。该调节件与该连动件连接,且该连动件与机车转向龙头的车架为连动关系。该拨杆左右移动会挤压该油槽的液压油,该液压油经由该流道流动进出该油槽,以供该拨杆带动该连动件,使该连动件与该车架产生连动关系,以达到机车转向龙头缓冲控制的功效。另外,该拨杆与该调节件的部分接触面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螺纹,通过转动该调节件的一调节钮来控制该调节件移动,进而调整该流道的液压油流量。
上述机车防甩头结构虽然已可使机车转向龙头具有缓冲控制的效果,然而,由于其调节件设于该拨杆的容置空间中,其构造仅能减缓液压油的流速,无法调整液压油(阻尼)的强弱。此外,当机车于高速行驶中突然遇到较大偏向(例如强烈侧风吹袭)或是受到外力(例如路面坑洞)影响时,该机车防甩头结构的液压油(阻尼)油速无法稳定,造成转向龙头可能会产生剧烈的颤动,导致机车有容易倾倒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防甩头装置,可用来安装于机车的转向龙头处以提供缓冲作用,而且该防甩头装置的阻尼强弱可以微调,当机车于高速行驶中突然遇到较大偏向或是受到外力时,转向龙头仍能维持稳定,进而达到更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防甩头装置包含一座体、一阻尼组件及一阻尼调节组件。该座体包含一前端面、一后端面、及位在该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的一油室,该座体的前端面形成一开口,该前端面结合一盖板,该盖板上设有与该油室连通的一结合孔,该后端面设有一与该油室连通的孔洞。该阻尼组件包含一摆动件、一轴杆及一连动板,该摆动件可转动地容纳在该座体的油室内,该摆动件包含一筒体及自该筒体的外周围向外凸出的一延伸臂,该筒体的内部具有一轴孔;该轴杆前方具有一轴向通道穿过该筒体的轴孔与该座体的孔洞,使得该轴杆的后端凸出该座体的孔洞,该连动板用来结合于一机车的转向龙头上,该连动板位在该座体的后端面外侧且与该轴杆连接。该阻尼调节组件包含一调整座及容纳在该调整座内的一调整杆,该调整座的内端结合在该盖板的结合孔内,该调整杆的前端位于该轴杆的通道内,该调整杆可在该调整座内旋转移动以调 整该调整杆的前端相对该通道的位置,使得阻尼油通过的油速受其控制以稳定油速。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调整杆的前端呈锥状。该调整座的内部具有螺纹部,该调整杆的后段周围具有外螺纹用以结合在该调整座的螺孔内,使得该调整杆可受操作而在该调整座内旋转移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轴杆上设有一销孔,该连动板上设有一组接孔,该组接孔包含相对的二凹槽,该组接孔内容纳一销杆,该轴杆的后端穿过该组接孔,该销杆插入该轴杆的销孔内且该销杆的两端位在该二凹槽内,使得该轴杆会受该连动板带动。该筒体的轴孔与该盖板的穿孔及该座体的通孔在该轴孔的轴向上对齐,该轴杆上更设有一连接孔,通过一结合件穿过该筒体且锁入该连接孔,使得该摆动件与该轴杆连结。
关于本实用新型之其他目的、优点及特征,将可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参照所附图式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车转向龙头的车架的一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机车防甩头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阻尼调节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0.机车防甩头装置
12.座体
14.阻尼组件
16.阻尼调节组件
20.前端面 22.后端面
23.孔洞
24.油室
26.开口
28.盖板
30.结合孔
32.摆动件
34.轴杆
36.连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鸿明,未经林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66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转向小车的曲柄调节装置
- 下一篇:镁合金变速折叠碟刹越野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