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的链轮室及柴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5820.2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6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潘月成;徐涛;陆荣荣;马勇;黄保科;欧力郡;陈怀望;李贺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2B77/1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春雨;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链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的链轮室。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柴油机。
背景技术
柴油机的链轮室为正时链轮系统提供密闭空间,以此对正时链轮系统进行日常保护,并为后续的维修和正常运行操作提供便利。具体地,链轮室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固定的盖板,两者安装在一起后,即可将正时链轮系统与外界隔离,避免发动机内的润滑油泄漏到外界环境。同时能够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
传统技术中,链轮室的盖板通常采用壁厚均匀的平板结构,为提高链轮室的整体刚度,还会在链轮室上增加加强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零部件的模态频率,以此更好地实现将正时链轮系统与外界隔离、保护正时链轮系统的功能。
然而上述链轮室采用具有均匀壁厚的大平面的盖板后,在盖板上增加加强筋对提升链轮室的结构强度的作用比较有限,此时整个链轮室的模态频率具有以下特点:一阶频率为1297.4Hz,二阶频率为1658.5Hz,三阶频率为2095.3Hz,四阶频率为2673.5Hz。此时,正时链轮系统工作时容易与发动机产生共振,进而导致盖板表面振动加剧,造成整个链轮室的振动和噪声比较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的链轮室,以缓解链轮室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链轮室的柴油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柴油机的链轮室,包括壳体、与壳体固定安装的盖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安装于主动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安装于从动轴上,沿着所述主动轴的轴向: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主动链轮相对的主动侧分板、与所述从动链轮相对的从动侧分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主动侧分板和所述从动侧分板之间的中部分板,所述主动侧分板、所述从动侧分板和所述中部分板中的至少一者为弧形板。
优选地,在上述链轮室中,所述中部分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一侧均与所述主动侧分板和所述从动侧分板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三板与所述主动侧分板和所述从动侧分板中的另一者连接,且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两两相连,三者中至少一者为弧形板。
优选地,在上述链轮室中,沿着所述主动轴的轴向,所述弧形板向远离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的一侧突出。
优选地,在上述链轮室中,所述弧形板上,至少两点处的壁厚互不相等。
优选地,在上述链轮室中,所述弧形板的中部的壁厚与所述中部一侧的壁厚相等,所述中部的另一侧的壁厚大于所述中部的壁厚。
优选地,在上述链轮室中,所述弧形板的中部的壁厚和所述中部一侧的壁厚均为3mm,所述中部的另一侧的壁厚为3.5mm。
一种柴油机,包含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链轮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的链轮室,其包括壳体、盖板、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盖板包括主动侧分板、从动侧分板和中部分板,主动侧分板、从动侧分板和中部分板中的至少一者为弧形板。当主动侧分板、从动侧分板和中部分板中的至少一者为弧形板时,由于弧形板具有弧形结构,其相比于平板结构可以提高盖板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链轮室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共振的可能性。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链轮室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有所缓解。
由于上述链轮室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链轮室的柴油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形板的切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主动侧分板,12-从动侧分板,13-第一板,14-第二板,15-第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5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PD25J2-07化油器
- 下一篇:气缸盖罩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