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体模块外框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53652.3 | 申请日: | 2015-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8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川;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吴立 |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封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模块外框。
背景技术
IGBT模块外框是功率IGBT模块的结构配件,在模块中起到结构支撑、物理保护及电气防护的作用,在目前的IGBT模块外框生产中,将金属结构部件14放入模具中进行注塑,将金属结构部件包塑到塑胶材料当中,成品即为有金属结构部件镶嵌的塑胶外框结构件12,该金属部件作为IGBT模块的引脚。外框上,金属结构部件外露面为操作面,是外框结构件的关键部分,也是注塑过程中核心部分。由于IGBT模块外框结构件中需求的功能不同,金属结构部件的尺寸大小不同,信号控制端的金属电极的尺寸往往比较紧凑,在注塑过程中,通过流动的塑胶包裹住金属结构部件,待注塑完成后,金属结构部件与包塑的塑胶表面持平,金属结构部件靠周围包塑的塑胶的摩擦力来固定。此种注塑情况下,金属结构部件与包塑的塑胶表面持平,金属结构部件表面有塑胶毛刺、表面污染等情况;金属结构部件与包塑的塑胶之间的结合力不足,会有金属结构部件被拉出、脱落等情况,这种有金属结构部件镶嵌注塑的塑胶结构件不能满足产品对于金属结构部件的表面状态和紧固力的更高可靠性的要求。
参见图1,图1是现有的金属结构部件,通过注塑后,形成图2所示的模块外框。注塑完成后,金属结构部件与包塑的塑胶表面持平,金属结构部件与塑胶框体之间的结合力为金属结构部件与其周围的塑胶的摩擦力。这样会造成金属结构部件的稳定度差,金属结构部件很容易被拉出、脱落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引脚固定度高的半导体模块外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半导体模块外框,包括:
多个引脚,每个引脚包括:
焊接部和固定部,该固定部与该焊接部相接并包括侧表面和上表面,该上表面上设置有凹槽;以及
框体,该框体包覆该固定部的侧表面和上表面上的凹槽,从而将多个引脚固定于该框体。
进一步,该凹槽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凹槽设置在该上表面的两侧。
进一步,该凹槽为不贯通的凹槽。
进一步,该固定部与该焊接部形成一夹角。
进一步,该引脚由高导电率材料制成。
进一步,该金属为黄铜、紫铜、银或金或者其他高导电率合金。
进一步,该框体由塑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模块,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模块外框,芯片和连接该半导体模块外框和芯片的引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半导体模块外框的有益效果是:该引脚上设置有凹槽,使得引脚与框体之间的结合力不仅仅是他们之间的摩擦力,还包括固定材料对该引脚的压力,因此引脚与框体之间的结合力得到增加,使引脚能够更加牢固地与框体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IGBT模块外框的金属结构件。
图2为现有的IGBT模块外框。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脚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脚的仰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脚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模块外框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脚的被切掉辅助固定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导体模块外框包括:框体102和多个引脚104。每个引脚104包括:焊接部110和固定部112。焊接部110用于半导体封装完成后焊接在电路板上。固定部112与该焊接部110相接并包括一个底面124,两个侧表面122和一个上表面120,该上表面120上设置有不贯通的凹槽116。框体102包覆该固定部的底面114,两个侧表面112和上表面120上的凹槽116,从而将多个引脚固定于该框体。框体102可通过注塑成型。在某些实施例中,引脚104还包括辅助固定部114。辅助固定部114与该固定部112连接,用于在注塑形成框体过程中将引脚固定。框体102成型后,可以将辅助固定部114切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3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新型排版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 下一篇:电晶体管压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