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雾回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23010.9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1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栋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森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 ||
1.一种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壳体单元,具有依序连通的一进风口、一第一气室、一第二气室,以及一位于该第二气室上方且贯通至外部的导风口,此外,该壳体单元更具有一自底部开设至该第一气室的回收油孔;
一第一过滤单元,可拆卸地装设在该第一气室内,且对应该进风口;
一第二过滤单元,可拆卸装设在该导风口上方,且为底端呈开放状的中空筒体,该第二过滤单元具有非圆型截面的一顶盖、一底盖,以及环圈状连结在该顶、底盖之间的一第一滤材组;
一抽风单元,具有一驱动马达及一与该驱动马达轴枢且位于该第二气室内的旋涡导流扇,该驱动马达驱使该旋涡导流扇旋动,旋涡导流扇旋转产生风压使油雾被吸入该第一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包含一前箱盖、一与该前箱盖枢接的前箱体、一与该前箱体邻接的后箱体,及一设置在该后箱体后端的后箱盖,使该进风口、该第一气室与该第二气室,分别形成于该前箱盖、该前箱体与该后箱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后箱体内更设有一隔板,该后箱体在该隔板与该后箱盖之间形成有一供容置该驱动马达的后容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包含有一设置在顶面且对应该导风口的供安装该第二过滤单元的外环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外环座包括有一呈凹陷状的嵌置槽及一自该嵌置槽底部朝该壳体单元底部贯通的回收油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更设有一位于该第二气室且邻近该导风口的斜切板,该斜切板的倾角是与该旋涡导流扇旋转所生成的旋流方向呈同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过滤单元为中空且后端呈开放的圆锥型多层过滤体,并具有一前盖、一后盖及连结在该前盖与后盖之间的滤材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前盖是呈斜锥状且具有一位于中央的集流部及多数个自该集流部呈螺旋放射状向外圆弧延伸的导流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滤材组包含一外网、一导气细网、一沉降网、一交织网、一中层菱形网、一油水分离层及一内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更具有一位于该第一气室内的一导风板,该导风板具有一与该旋涡导流扇同轴向的导风管,以及多个在该导风管的管壁上所开设的L型嵌接槽,而该第一过滤单元的后盖上则设有多个卡接件,前述卡接件与嵌接槽相互旋转锁合,该第一过滤单元在该第一气室内获得定位。
11.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过滤单元更具有一被该第一滤材组所围设的第二滤材组,且该第二滤材组是固结在该顶盖与一位于该顶盖中间的一排风口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油雾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风压指示器,该风压指示器具有一设置在该壳体单元前侧的压差表及一伸设入该第二气室内的取风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森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森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230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