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湿式气缸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09064.X | 申请日: | 2015-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1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国;孔祥涛;周永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徐永雷 |
| 地址: | 2140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气缸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气缸套,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新结构设计的发动机湿式气缸套,属于发动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降低发动机燃油耗,不断增加发动机气缸内的爆发压力已经成为内燃发动机发展的趋势。发动机气缸套要求具备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气缸套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出现气缸套开裂和气缸套外表面的穴蚀。气缸套壁厚的增加势必增加新开发发动机的长度,同时增加发动机的重量。而对于气缸中心距一定的发动机,无法实现较大程度的扩缸增加发动机排量以获取更大的发动机功率。目前的中、重型发动机设计,顶置支撑气缸套水套处壁厚和气缸直径之比在7.5%左右,缸套使用的材料多为抗拉强度UTS=200~400MPa的灰铸铁、合金铸铁等,缸套内孔进行砂条珩磨,其性能提升有限,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新结构设计的发动机湿式气缸套,其可以在满足发动机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将缸套壁厚相对减薄,在气缸中心距已定的情况下实现增加发动机排量,进而获取更大有效功率的目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动机湿式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的内孔表面设有细小平台珩磨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细小平台珩磨网纹的表面粗糙度RPK<0.2μm,RK=0.2~0.5μm,RVK=0.8~1.8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套用于压装在发动机气缸体缸孔内,装入后的气缸套外壁与气缸体缸孔内壁之间构成冷却水套,所述气缸套在冷却水套处的最小壁厚与气缸直径之比介于4%~7%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套为顶置支撑的湿式气缸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套材料采用高强度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套材料采用抗拉强度UTS≥800MPa、延伸率δ≥10%、弹性模量E≥170GPa,硬度280~350HB的高强度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气缸套内孔表面设置的细小平台珩磨网纹,满足了发动机抗拉缸、低机油耗和低漏气量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强度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材料制成,可以提高气缸套刚度、强度和硬度,提高缸套抗穴蚀、和抗爆破能力和耐磨性,能够承受气缸内高爆发压力。
(3)本实用新型的湿式气缸套壁厚相对较薄,在发动机气缸孔中心距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扩大发动机气缸直径,增加发动机排量进而提升发动机功率,或可以降低新开发发动机的长度和减轻新开发发动机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缸套装在发动机气缸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湿式气缸套1,其内孔表面设有细小平台珩磨网纹4。细小平台珩磨网纹4的表面粗糙度RPK<0.2μm,RK=0.2~0.5μm,RVK=0.8~1.8μm。这样的珩磨网纹4可以使气缸套1具有低的机油耗、低的漏气量和良好的耐磨性。
如图2所示,气缸套1压装在发动机气缸体2缸孔内,气缸套1可以活动拆卸;气缸套1装入后,气缸套1上端法兰5的下平面与气缸体2缸孔上端的支承台9上平面配合,气缸套1上部的上支承6外周面与支承台9内周面配合,气缸套1下部的下支承7外周面与安装在气缸体2内的O形圈8密封配合,气缸套1外壁与气缸体2缸孔内壁之间构成冷却水套3;气缸套1在冷却水套3处的最小壁厚d与气缸直径D之比介于4%~7%之间,这样结构的气缸套1可以承受200bar及更大的气缸内爆发压力。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缸套1为顶置支撑的湿式气缸套1,气缸套1材料采用高强度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更进一步地,气缸套1材料优选采用抗拉强度UTS≥800MPa、延伸率δ≥10%、弹性模量E≥170GPa,硬度280~350HB的高强度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内容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的许多修改和变形,如气缸套1与气缸体2的配合和密封结构可以有变化;细小平台珩磨网纹4可以变换为其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9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起动性能的发动机起动电路
- 下一篇:散热型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