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倒装芯片的高光效高显指LED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77352.1 | 申请日: | 201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7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陆利兵;邵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奥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4;H01L25/075;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陆华君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倒装 芯片 高光效高显指 led 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倒装芯片的高光效高显指LED灯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LED灯管是将贴有LEDSMD光源的线路板固定在半塑半铝铝材中或者全塑或者透明玻璃或者带有涂层的玻璃圆形或者椭圆形管中,再加上驱动电源以达到发光效果。这里使用的光源一般是业界所称之为2835、30145730等封装光源。
另一种形式的现有技术为:将正装芯片通过固晶机台固定在设计好的线路板上,常规采用的线路板长度在0.3m,再烘烤-焊线-点胶-烘烤-测试,这样制作产品工序多而繁杂,从而加工成本高,这是目前封装厂采用的技术。灯具厂再将0.3m的COB条形光源经过叠加组成0.6米或0.9m或1.2m或1.5m的LED灯管。此灯管光效低,显指目前最高达到80%,成本高,但显指提高的同时也造成光效损失大,光衰大,封装、引线框架等成本较高。
现有的产品中,为了得到高光效高显指只能通过增加灯珠的数量,使用高功率的灯珠降电流来提高灯管的光效,这样的方案成本高,毫无新颖,各家灯具厂苦于受封装厂封装形式以及现有技术局限性的困扰,灯具产品无法突破目前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倒装芯片的高光效高显指LED灯管,既能实现高光效高显指,而且光衰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倒装芯片的高光效高显指LED灯管,包括灯管外壳,所述灯管外壳内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固定有多个蓝光芯片和红光芯片,所述蓝光芯片和红光芯片均为倒装芯片形式,所述红光芯片为双电级或单电级芯片,所述蓝光芯片的蓝光波长:440~470nm,所述红光芯片的红光波长:600~650nm。
进一步地,所述蓝光芯片和红光芯片整体通过封装工艺涂有荧光胶,或者,所述蓝光芯片或红光芯片的芯片单体上涂有荧光胶。
进一步地,所述蓝光芯片和红光芯片的数量比例为3:1,每三个蓝光芯片依次排列,每个红光芯片排在每三个蓝光芯片旁侧。
进一步地,所述蓝光芯片或红光芯片的上表面涂有在室温下即固化的封装胶水。
进一步地,所述蓝光芯片或红光芯片包括宝石层,所述宝石层下表面设有n-GaN层;所述n-GaN层下表面分为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一接触段下表面设有第一P-GaN层,所述第一P-GaN层下表面设有第一反光层,所述第一P-GaN层和第一反光层外包有第一绝缘层,LED倒装芯片的P电极位于第一绝缘层下表面并与第一反光层接触;
所述n-GaN层的第二接触段下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P-GaN层,所述第二P-GaN层下表面设有第二反光层,所述第二P-GaN层和第二反光层外包有第二绝缘层,LED倒装芯片的N电极位于第二绝缘层下表面并与n-GaN层接触;
所述蓝光芯片或红光芯片的P电极、N电极与基板采用共晶焊方式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n-GaN层的第二接触段下表面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P-GaN层,各第二P-GaN层下表面均设有第二反光层,各第二P-GaN层和第二反光层外包均有第二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灯管外壳内设有与基板连接的驱动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长度为0.6米或0.9米或1.2米或1.5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在基板上的倒装芯片有两种:1)蓝光芯片,2)红光芯片,优选蓝光:红光=3:1,蓝光芯片波长:440~470nm;红光芯片波长为600~650nm,这样会形成一个特殊的波段,使得所形成的LED灯在提高显指的同时,光效损失小,光衰小,成本低。
采用室温条件下即固化的封装胶水,解决了因基板过长需另添置烤箱的问题,灌胶之前将基板进行水平调整,使之保持在水平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也使得封装胶水覆盖均匀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蓝光芯片或红光芯片与基板采用共晶焊方式固定,无需固晶后烘烤以及焊线这两道工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蓝光芯片或红光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灯管外壳,3、基板,4、蓝光芯片,5、红光芯片,7.P电极,8.N电极,9.n-GaN层,10.第一P-GaN层,11.第一反光层,12.宝石层,13、第一绝缘层,14、第二P-GaN层,15、第二反光层,16、第二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奥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奥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77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暗插开启龙骨
- 下一篇:一种多晶硅太阳能蜂窝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