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LNG气化吸热的汽车空调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46431.6 | 申请日: | 2015-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7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涛;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lng 气化 吸热 汽车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空调制冷装置,具体是一种利用LNG气化吸热的汽车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国家开始提倡节能减排。汽车领域拓展了以液化天然气LNG(以下简称LNG)为燃料的技术。在汽车上LNG以-162℃液态存储在绝缘绝热的气瓶中,在工作前需吸收热量汽化以气态形式参与发动机燃烧工作。目前LNG的汽化通常是吸收发动机高温的冷却液的热量实现。
传统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和鼓风机等组成。各部件之间采用铜管和高压橡胶管连接成一个密闭系统。利用制冷剂是R134a压缩释放的瞬间体积急剧膨胀就要吸收大量热能的原理制冷,在此就不再赘述。
传统汽车空调具有成本高且使用空调会消耗能量造成车辆耗油明显上升等问题。LNG的汽化吸收大量来自发动机高温的冷却液热量,极大的降低了冷却液的温度,发动机高温的冷却液约85—95℃,粗略估计经过汽化器后大约能降低60—80℃,而现有的结构中没能利用这些能源,使得能源都白白浪费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利用LNG气化吸热的汽车空调系统,利用经过冷却后的冷却液对汽车驾驶室内部进行降温,这样不仅可避免能量的浪费还可以降低汽车空调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LNG气化吸热的汽车空调系统,包括LNG气罐、发动机水箱、蒸发箱以及连接管道,所述气罐的出气管道上设有汽化器;汽车发动机水箱,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汽化器的换热进水口,所述汽化器的换热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箱的回水口,所述汽化器与水箱回水口的管道I上并联蒸发箱;所述蒸发箱与管道I的连接管道Ⅱ上设有水阀Ⅱ,与蒸发箱并联的管道I上设有水阀I;所述蒸发箱的出水口和管道I的出水口一同与发动机水箱回水口连接。
所述蒸发箱为车载空调的换热器,蒸发箱风机由汽车驾驶室室内翘板开关控制。
所述LNG气罐的出气管为铜管,铜管上串联有汽化器。
所述汽化器的出气端设有出气的钢管。
所述钢管连接有压力调节器,压力调节器连接发动机。
所述水阀I和水阀II的控制开关均通过驾驶室内电子开关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本设计将发动机高温的冷却液接入汽化器的隔层,再将低温LNG引入汽化器中,当LNG进入汽化器,来自发动机高温的冷却液将其气化,随后冷却后的发动机冷却液返回驾驶室内的蒸发箱中,打开风机开关后就能实现驾驶室内的制冷。利用经过冷却后的冷却液对汽车驾驶室内部进行降温,这样不仅可避免能量的浪费还可以降低汽车空调使用成本。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LNG气罐,2-管道I,3-铜管,4-汽化器,5-水管水阀I,6-水阀Ⅱ,7-水管, 8-管道Ⅱ,9- 水箱,10-蒸发箱,11-钢管,12-压力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LNG气化吸热的汽车空调系统,包括LNG气罐1、发动机水箱9、蒸发箱10以及连接管道,所述LNG气罐1的出气管为铜管3,铜管3上串联有汽化器4;汽车发动机水箱9,水箱9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汽化器的换热进水口,所述汽化器的换热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箱的回水口,所述汽化器4与水箱9回水口的管道I 2上并联蒸发箱10;所述蒸发箱10与管道I的连接管道Ⅱ 8上设有水阀Ⅱ 6,与蒸发箱10并联的管道I 2上设有水阀I 5;所述水阀I和水阀II的控制开关均通过驾驶室内电子开关控制。所述蒸发箱10的出水口和管道I 2的出水口一同与发动机水箱9回水口连接。所述蒸发箱10为车载空调的换热器,蒸发箱10风机由汽车驾驶室室内翘板开关控制。所述汽化器4的出气端设有出气的钢管11。所述钢管11连接有压力调节器12,压力调节器12连接发动机。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64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