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485.7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0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伟;张弛;王雄;王云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012 | 分类号: | E01F9/0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交通 警示 标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警示标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锥形交通警示标志。
背景技术
行驶在道路的大小车辆偶尔会出现意外被迫停车,或者公路管理部门对部分路段进行路政施工、道路养护。这都会影响车流的正常运行,此时,须在车外或维修区外一定距离(依照公路所限最低车速的设置而定)放置醒目的锥形交通警示标志(俗称锥形桶),目的是提醒其他车辆减速慢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虽然现有类似警示标已有多种,但不够方便和实用,常见的锥形交通警标志比较笨重,不方便搬移,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竖直的锥体,锥体的下端设置水平的底座,底座的下侧通过能够收起或放下的折叠支架连接脚轮。
所述的脚轮采用万向轮。
所述的脚轮包括滚轮,滚轮通过轮轴连接外部结构,外部结构通过活动轴与连接部相连,连接部与折叠支架相连。
所述的折叠支架包括与底座固定相连的水平上部结构,上部结构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能够绕转轴转动的活动杆一端,活动杆的另一端与连接部相连;且活动杆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活动杆的转动角度限制在0~90°的限位装置。
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一端与活动杆相铰接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上部结构上用于卡接连接杆另一端的滑动槽,连接杆能够沿滑动槽滑动,滑动槽上还设置有用于在活动杆转动到90°位置时,对活动杆进行固定的折叠栓。
所述的脚轮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底座的下方。
所述的底座为环形,且下侧设置有用于使脚轮嵌入的凹槽。
所述底座、折叠支架和脚轮之间均为铆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脚轮通过折叠支架与锥体的底座连接,使用折叠支架可使脚轮能够收起和放下,形成可折叠的脚轮,当需要移动锥形交通标志时,将底座下面折叠的脚轮展开,将其移动至指定地点后,可以将脚轮收起,这样既不影响锥形交通标志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还由于增加脚轮等部件,增加了整体自重,同时降低了锥形交通标志整体的重心,大大的增加了其使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安装有脚轮,能够移动,搬运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率,大大节省了布置和收起锥形交通标的时间,间接也减小了在布置和收起锥形交通标志时可能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万向轮作为脚轮,可以自由旋转,实现转弯,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装置,能够更好地实现脚轮收起和放下到指定位置。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折叠栓,能够在脚轮放下后将其固定,增加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形的底座上设置凹槽,能够充分利用凹槽的空间位置放置脚轮,不影响锥形交通标志的堆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脚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是正视图,图2(b)是俯视图,图2(c)是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脚轮和折叠支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锥体,2-底座,3-折叠支架,4-脚轮。5-连接部,6-活动轴,7-外部结构,8-轮轴,9-滚轮,10-折叠栓,11-上部结构,12-活动杆,13-连接杆,14-转轴,15-滑动槽;1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直的锥体1,锥体1的下端设置水平的底座2,底座2的下侧通过折叠支架3连接脚轮4,脚轮4为三个且能够随着折叠支架3的折叠或打开进行收起或放下。
参见图2(a)至图2(c),脚轮4采用万向轮,包括滚轮9,滚轮9通过轮轴8连接外部结构7,外部结构7通过活动轴6与连接部5相连,通过其中的活动轴6转动,可以带动外部结构7、轮轴8和滚轮9一起自由旋转,从而实现转弯,使其使用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路沿侧平石
- 下一篇:高墩施工履带式循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