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4997.0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7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誉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4 | 分类号: | B60R1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护板。
背景技术:
发动机护板能够遮盖发动机底部裸露部分,能部分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卷起的沙石硬物敲击发动机,但是这种发动机护板散热效果较差,有不少发动机护板设计有散热孔,但是散热效果不理想。此外,车在路况较差的地方行驶,发动机护板容易在发动机抖动时,发出噪音。另外,现有发动机的结构多数为整体都是一体成型的,模具成本高。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CN201089433Y,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护板,包括主体结构和网状通风口,网状通风口设置在迎风面上以解决散热问题,再如中国专利申请,CN 203543869 U一种降噪发动机护板,包括护板本体,护板本体具有固定螺孔,固定螺孔能够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发动机底盘上,护板本体周边两侧包裹有橡胶层,固定螺孔周围设置有橡胶垫。又如中国专利申请CN 203543868 U,它包括发动机护板本体,所述的发动机护板本体上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一侧设置有导流面,所述的导流面与发动机护板主体有倾斜夹角,通过通风孔实现散热。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作出创新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静音效果好且制备时模具成本低的一种发动机护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静音效果好且制备时模具成本低的一种发动机护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护板,包括板体,其中,板体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托板和前护板,板体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凹板、第二凸板、第一凹板、第一凸板,第二凹板与第二凸板之间的高度差为2-3cm,第一凹板与第一凸板的高度差为2-3cm,第二凹板与板体之间的夹角为156度,第一凸板的两侧设置有侧板,侧板垂直与第一凸板,板体的两侧设置有翼板,翼板包围在第一凹板、第二凸板、第二凹板、板体、托板的侧面并与前护板的两侧相衔接,翼板与板体之间的夹角为150-170度,侧板和翼板上设置有固定孔,翼板上设置有弧状拐角段,弧状拐角段设置有通风槽,侧板、翼板、第一凸板、第一凹板、第二凸板、第二凹板、托板、前护板、通风槽、固定孔与板体在制造时一体成型;侧板的内侧、翼板的内侧粘接有橡胶垫,第一凸板、第二凸板的端部一体成型的设置有通槽。
第一凹板、第二凹板、托板、前护板上设置有螺孔,螺孔上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扳,连扳将两块所述板体拼接为一体进而包裹在发动机底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护板为两半结构,本实用新型图示的为右侧半片,其与左侧半片相对称,故制备模具时节省一半成本。使用时,将右侧半片与左侧半片分别安装在发动机底部的左右两侧,并通过螺钉将连扳固定在第一凹板、第二凹板、托板、前护板出相应的螺孔处即完成安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槽设置在翼板处,通风槽进风后顺着发动机底部与板体之间的间隙进风,顺着第一凸板,第二凸板端部的通槽出风,完成散热。
进一步的,固定孔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底盘处,侧板,翼板与底板接触处设置有橡胶垫,减少颠簸时的噪音。
进一步的,翼板、第一凸板、第一凹板、第二凸板、第二凹板、托板、前护板、与板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耐磨涂层。所述耐磨涂层为火焰喷涂技术喷涂上的合金。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静音效果好且制备时模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体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侧板 2、固定孔 3、翼板
4、通风槽 5、前护板 6、托板
7、板体 8、第二凹板 9、第二凸板
10、第一凹板 11、第一凸板 1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体角度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誉车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誉车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4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网挂钩
- 下一篇:一种车用继电器盒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