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0400.7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7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姚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佳特轿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22 | 分类号: | E05F15/622;F16H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张云花 |
地址: | 4300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撑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的开启传统是由驾乘者解锁后,手动开启尾门,是通过气动撑杆或四连杆铰链或鹅颈管铰链配合扭杆弹簧实现的。国内现有的汽车中,一般使用气动撑杆或四连杆铰链或鹅颈管铰链配合扭杆弹簧,只有较高规格的车使用电动尾门,是通过电动撑杆实现的。电动撑杆是是传统气动撑杆改进的产物,是汽车尾门开闭实现舒适性发展的趋势,它具有结构紧凑、防尘防水优、性能稳定等优点。而现有的电撑杆的缺点是零件制造精度要求高,ECU控制系统逻辑复杂,前期投入成本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集电动执行和机械传动为一体,将电动撑杆丝杆的螺旋运动转化为电动撑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电动撑杆通过往复运动达到开闭汽车尾门的目的,彻底解放车主的双手,满足车主的舒适性的要求。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包括:
丝杆螺母套筒与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套筒活动连接在汽车车身或汽车尾门的活动门上,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在所述丝杆螺母套筒内;
丝杆,其第一端活动连接在汽车尾门的活动门或汽车车身上,所述丝杆的第二端套设在与其配合的所述丝杆螺母内;
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相连,均设置在所述丝杆的第一端,以驱动所述丝杆在所述丝杆螺母中做螺旋运动以带动汽车尾门的开启/关闭。
优选的是,所述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所述丝杆螺母套筒与汽车车身或汽车尾门的活动门的活动连接以及所述丝杆与汽车尾门的活动门或汽车车身的活动连接是通过所述丝杆连有第一球头、所述丝杆螺母套筒连有第二球头、汽车尾门的活动门上连有第三球头、汽车车身上连有第四球头的球形连接实现的。
优选的是,所述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还包括:
第一管体,其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球头上,所述第一管体套设在所述丝杆外部;
第二管体,其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球头上,所述第二管体套设在所述丝杆螺母套筒外部;
复位弹簧,其为压簧,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丝杆的第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体上,所述复位弹簧均匀设置在所述丝杆螺母套筒和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形成的空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所述丝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联轴器、轴承、减震垫、第三联轴器、挡片、和卡圈构成的分总成,所述丝杆的第二端设有丝杆定位套。
优选的是,所述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所述丝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联轴器,所述丝杆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带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复位弹簧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还包括:
霍尔电路板,其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上部,用于检测所述电机的转速后输出电压信号至控制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所述线束的外部包裹橡胶堵头,所述线束通过螺钉接地。
优选的是,所述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还包括:
复位弹簧定位套,其设置在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丝杆螺母套筒之间;
复位弹簧挡块,其设置在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第二联轴器、轴承、减震垫、第三联轴器、挡片、和卡圈构成的分总成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还包括:
连接套,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处,并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二端;
防尘套,其设置在所述轴承定位套和所述复位弹簧定位套之间;
第一装饰套,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球头和所述第一管体之间;
第二装饰套,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球头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丝杆在丝杆螺母中的螺旋运动进而转化为第一管体在第二管体中的直线往复运动,实现汽车尾门的开启/闭合,采用较少零件能够达成目的,结构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佳特轿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佳特轿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04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窗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门无死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