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应可变桩距蛇形行走的无碳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6875.3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3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穆童;张梓湘;周宇;吴跃成;杨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A63H17/26;A63H3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李百玲;王利强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可变 蛇形 行走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能源小车领域,尤其是一种适应可变桩距蛇形行走的无碳小车。
背景技术
无碳小车是一种无需使用燃油或者电池便能自主驱动行驶的小车,其能量来源是悬挂在一定高度处的重物拥有的势能,近年来一直被全国工程训练大赛选作比赛题目。大赛要求小车在行进过程中仅由重物的势能提供能量,并且还要求小车具有可调节的转向控制机构,可以在小车行进过程中自主的避开设置在场地内的障碍物,同时又能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比赛场地。
现有的无碳小车一般采用连杆机构控制转向,但连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使得小车的行驶路线难以控制;另外,一些小车使用了一级传动,结果导致车上往往要装一个很大的齿轮,使得车辆变得笨重,损耗的能量多,不利于行驶。
除此之外,现有的无碳小车普遍只能适用于一个固定桩距的行走,当桩距改变时则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无碳小车转向不易控制、运行不灵活、适应性较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平稳、准确的实现绕桩行走,并能够适应不同桩距的适应可变桩距蛇形行走的无碳小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应可变桩距蛇形行走的无碳小车,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转向机构的后方,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孔盘、转向槽、滑块、齿条和转向齿轮,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孔盘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转向孔盘分别布置在所述转向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滑块的前方设置有所述转向齿轮,所述转向齿轮水平布置并固定在转向轴上,所述转向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转向轴的底端与安装有前轮的前叉固定连接;
所述转向孔盘上设置有转向孔,所述转向孔内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转向槽前后往复直线运动的短轴,所述短轴上安装有被约束在所述转向槽内的转向轴承,所述转向槽固定在齿条支撑件的后端,所述齿条支撑件的前端固定有所述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转向齿轮啮合,所述齿条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安装在滑轨上并与所述滑轨形成移动副。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重物、滑轮、线绳、大齿轮、小齿轮、中齿轮、差速器和驱动后轮,所述滑轮安装在具有一定高度的重物支架的上端,所述重物支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所述重物连接,所述线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与绕线筒连接,所述绕线筒固定在绕线轴上,所述小齿轮固定在中间轴上,所述中间轴位于所述绕线轴的上方,所述差速器位于所述中间轴的上方,所述差速器的两端分别通过驱动半轴连接有所述驱动后轮,所述绕线轴、所述中间轴和所述驱动半轴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绕线轴上还固定有所述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上还固定有中齿轮,所述中齿轮与所述差速器外壳上的齿廓啮合。
再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为所述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固定在所述绕线轴上,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为皮带轮轴,所述从动皮带轮固定在所述皮带轮轴上,所述皮带轮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转向孔盘固定在所述皮带轮轴上。
更进一步,所述无碳小车还包括前轮微调装置,所述前轮微调装置包括微调螺丝和微调螺丝支撑架,所述微调螺丝支撑架安装在所述齿条支撑件上,所述微调螺丝安装在所述微调螺丝支撑架上并抵住所述齿条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四杆机构的衍生机构以及齿轮齿条机构,从结构上解决了现有小车的路线不确定性问题,运动路线精确,便于日后的调节;大量采用铝材,减轻了总体重量,降低能量损耗的同时又节省了制作成本;转向孔盘采用了多孔结构,面对不同桩距的场地,只需将短轴插入转向孔盘上相对应的转向孔内,稍经调试便可正常绕桩行走,对场地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适应可变桩距蛇形行走的无碳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6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性儿童专用纺织品
- 下一篇:一种麻将机中心操作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