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绞盘的安装支架结构、绞盘总成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66083.1 | 申请日: | 2015-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1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聂春红;马忠民;肖介平;王春晓;王传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1/06 | 分类号: | B60R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绞盘 安装 支架 结构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绞盘的安装支架结构、绞盘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绞盘是一种利用自身动力发动机旋转把现在困境中的汽车拉出来的工具,主要用于越野车、农用汽车以及其他特别车辆,是车辆自救、互救的牵引装置,尤其是在雪地、沼泽、沙漠、海滩、泥泞山路等恶劣环境中进行车辆自救,当然也有可能在其他条件下,进行清障、拖拉物品、安装设施等作业。是军警、石油、水文、环保、林业、交通、公安、消防及其他野外运动不可缺少的安全装置。但是目前用来将绞盘安装在车架上的安装支架在绞盘的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安装支架结构以及车架周边发生开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绞盘的安装支架结构、绞盘总成及汽车,能降低在绞盘本体使用过程中安装支架结构以及车架周边发生开裂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绞盘的安装支架结构,该安装支架结构包括:
绞盘安装部,具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具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和多个第一定位孔,且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与绞盘安装部的第一侧边的两端连接;
前保险杠安装部,具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多个第二定位孔以及多个绞盘拉线通孔,且前保险杠安装部与绞盘安装部的第二侧边连接;其中,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对。
可选地,前保险杠安装部呈长方形。
可选地,安装支架结构还包括:
第一加强肋,与绞盘安装部的第三侧边连接,且第一加强肋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
第二加强肋,与绞盘安装部的第四侧边连接,且第二加强肋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连接;其中,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相对;
第三加强肋,设置于绞盘安装部上,且第三加强肋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
第四加强肋,设置于第二侧边的一端,且第四加强肋的一端与第一加强肋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加强肋连接;
第五加强肋,设置于第二侧边上,且第五加强肋的一端与第三加强肋连接,另一端与前保险杠安装部的一端连接;
第六加强肋,设置于绞盘安装部上,且第六加强肋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连接;
第七加强肋,设置于第二侧边的另一端,且第七加强肋的一端与第二加强肋连接,另一端与第六加强肋连接;
第八加强肋,设置于第二侧边上,且第八加强肋的一端与第六加强肋连接,另一端与前保险杠安装部的另一端连接;
第九加强肋,设置于第一侧边上,且第九加强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
可选地,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均呈梯形。
可选地,第四加强肋和第九加强肋均呈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绞盘总成,包括绞盘本体,绞盘总成还包括上述的汽车绞盘的安装支架结构;其中,绞盘本体通过绞盘安装部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安装在安装支架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绞盘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绞盘的安装支架结构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的第二安装孔固定在汽车车架上,而绞盘本体通过绞盘安装部上的第一安装孔安装在安装支架结构上,这样便能降低在使用绞盘本体的过程中安装支架结构以及车架周边发生开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绞盘的安装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绞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绞盘总成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绞盘安装部;2、第一安装孔;3、第一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5、第二安装孔;6、第一定位孔;7、前保险杠安装部;8、第三安装孔;9、第二定位孔;10、绞盘拉线通孔;11、第一加强肋;12、第二加强肋;13、第三加强肋;14、第四加强肋;15、第五加强肋;16、第六加强肋;17、第七加强肋;18、第八加强肋;19、第九加强肋;20、绞盘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6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卡扣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放置手机的腔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