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易挥发物质尾气外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8079.0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5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超;李训智;汪涓;张敏;宿国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郑宪常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挥发 物质 尾气 外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易挥发物质的存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收集易挥发物质气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厂生产中,大多化工产品属易挥发物质,在利用储槽储存时,尤其是在储槽接收产品时,会有大量的化工产品挥发出来进入大气,化工产品毒性大、污染环境、对人体损害较大;同时,大量的化工产品也随着挥发而损失,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如果对储槽进行全密封处理,会在接收和外发产品时,造成储槽内压力变化过大,引起储槽体爆炸或吸瘪。因此急需一种防止易挥发物质尾气外排的装置,以避免易挥发物质挥发后进入大气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易挥发物质尾气外排装置,用于解决储槽接收和外发化工产品时,化工产品易挥发进入大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易挥发物质尾气外排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产品储槽、产品接收管、产品外发管、尾气连通管、尾气凝结收集盒、气囊、凝结液排出管和安全管,在所述产品储槽的进料端管连接有产品接收管,在所述产品接收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产品储槽的出料端管连接有产品外发管,在所述产品外发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在所述产品储槽上管连接有尾气连通管,所述尾气连通管的另一端与尾气凝结收集盒管连接,在所述尾气连通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在所述尾气凝结收集盒的下部设有凝结液排出管,在所述凝结液排出管上设有第四阀门;在所述尾气凝结收集盒的上部设有气囊,在所述气囊的顶部设有安全管,在所述安全管上设有第五阀门。
进一步地,在所述气囊的顶部设有压力计。
进一步地,所述尾气连通管有两根,分别为第一尾气连通管和第二尾气连通管,在所述第一尾气连通管和第二尾气连通管上分别设有一第三阀门,且两所述第三阀门为单向阀,单向阀的设置使得产品储槽中的尾气只能经第一尾气连通管进入到气囊中,气囊中的尾气只能经第二尾气连通管进入到产品储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止易挥发物质尾气外排装置,产品储槽中挥发的尾气堆积使得产品储槽中压力升高,通过设置尾气连通管和气囊,将产品储槽中的尾气排出到气囊中存储,可避免产品储槽中压力过大造成的爆炸现象;另一方面,可采用全密封式的产品储槽,避免产品储槽中尾气的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当产品储槽中压力降低时,气囊中的尾气又可回流至产品储槽中,可避免产品储槽中压力过低造成的产品储槽变瘪。该尾气外排装置,既可以避免产品储槽中尾气的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产品的流失,又能保证设备的安全,且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值得普及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中:1产品储槽,2产品接收管,21第一阀门,3产品外发管,31第二阀门,4尾气连通管,41第三阀门,5尾气凝结收集盒,6气囊,7凝结液排出管,71第四阀门,8安全管,81第五阀门,9压力计,4′第一尾气连通管,4〞第二尾气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包括产品储槽1、产品接收管2、第一阀门21、产品外发管3、第二阀门31、尾气连通管4、第三阀门41、尾气凝结收集盒5、气囊6、凝结液排出管7、第四阀门71、安全管8和第五阀门8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产品储槽1用于暂时存储化工产品,产品储槽本身采用全密封式结构,即保证产品储槽内的气体不会溢流至产品储槽之外,产品储槽之外的气体也不会进入到产品储槽之内。在产品储槽的上端管连接有产品接收管2,通过产品接收管向产品储槽内添加化工产品,为便于控制产品接收管的通断,在产品接收管上设有第一阀门21。在产品储槽的下端管连接有产品外发管3,通过产品外发管将产品储槽中的化工产品排出,为便于控制产品外发管的通断,在产品外发管上设有第二阀门31。由于产品储槽为全密封式结构,产品储槽中的化工产品挥发出来的气体堆积在产品储槽内腔的上部,部分气体会随着第二阀门的打开,而经产品外发管流出,大部分气体堆积在产品储槽中,随着气体体积的增加使得产品储槽中的压力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8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