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漂浮垃圾捕集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1573.6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7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天洪;蒋海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浮 垃圾 捕集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打捞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漂浮垃圾捕集船。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居民或游客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直接把垃圾倒进江河湖泊里,某些工厂也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随意将工业垃圾排入水体,这样就大大的加重了水体的污染程度,而倒入水中的垃圾会跟随着水体一起流动或者下沉,为水体垃圾的清理工作带来了难题。现有的清除打捞工作多为人工打捞,不但耗费人力、打捞效率极低,而且作业危险性大。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就需要一种漂浮垃圾捕集船,可便捷改善水面环境,克服水面漂浮垃圾打捞时效率低、危险性高和劳动强度高的缺点,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浮垃圾捕集船,可便捷改善水面环境,克服水面漂浮垃圾打捞时效率低、危险性高和劳动强度高的缺点,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垃圾捕集船,包括设有垃圾储存舱的船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船体的用于打捞水面漂浮垃圾的垃圾拾起装置及用于将打捞起的垃圾传送至垃圾储存舱的垃圾传送装置;所述垃圾拾起装置包括可自轴旋转的转筒及连接在转筒上并往外伸展的捕捞器,所述转筒从船体伸向水面并设有垃圾过孔;所述转筒旋转带动捕捞器转动并使得捕捞器提升起的水面漂浮垃圾从垃圾过孔进入垃圾传送装置。
进一步,所述垃圾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支架、传送转轴和传送带,所述传送支架固定于船体并且其一端位于垃圾储存舱、另一端位于转筒内,所述传送转轴分别设于传送支架的两端,所述传送带套接在两传送转轴上并随传送转轴的旋转而连续循环运动。
进一步,所述转筒内位于传送带下方的位置设有用于防止垃圾与传送带底面接触的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船体上并与转筒配合连接。
进一步,该打捞船设有多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垃圾拾起装置,并且所述转筒的伸出长度沿所述船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增大。
进一步,所述捕捞器呈网格结构或者呈梭齿结构,该梭齿结构包括多个沿转筒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弧形齿;该打捞船设有多个对称设置于所述船体两侧的垃圾拾起装置,并且所述弧形齿的间隔沿船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减小。
进一步,所述垃圾拾起装置还包括用于驱使转筒做旋转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所述垃圾传送装置还包括用于驱使传送转轴做旋转运动的第二动力机构。
进一步,所述船体的船头处设有船头垃圾处理装置;所述船头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机械手Ⅰ、清扫组件Ⅰ及用于驱动机械手Ⅰ完成垃圾处理的第三动力机构;所述机械手Ⅰ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Ⅰ、大臂Ⅰ、小臂Ⅰ及手腕Ⅰ,所述底座Ⅰ安装在船头处,所述底座Ⅰ与大臂Ⅰ之间以转动副连接,所述大臂Ⅰ与小臂Ⅰ之间以移动副连接,所述小臂Ⅰ与手腕Ⅰ之间以转动副连接;所述清扫组件安装于手腕Ⅰ。
进一步,所述船体的船尾处设有船尾垃圾处理装置;所述船尾垃圾处理装置包括机械手Ⅱ、清扫组件Ⅱ及用于驱动机械手Ⅱ完成垃圾处理的第四动力机构;所述机械手Ⅱ包括依次通过转动副连接的底座Ⅱ、大臂Ⅱ、小臂Ⅱ及手腕Ⅱ,所述清扫组件Ⅱ安装于手腕Ⅱ。
进一步,该打捞船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采集水面上垃圾的位置信号的视觉传感器、用于控制第三动力机构的控制器Ⅰ及用于控制四动力机构的控制器Ⅱ,所述视觉传感器、控制器Ⅰ和控制器Ⅱ分别与处理器相连;视觉传感器采集水面上垃圾的位置信号并传送给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控制器Ⅰ和控制器Ⅱ分别控制机械手Ⅰ和机械手Ⅱ的运动完成相应的垃圾打捞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漂浮垃圾捕集船,转筒转动将水面的垃圾由捕捞器捞起,当拾起有垃圾的捕捞器继续转动时,垃圾依靠自重从垃圾过孔掉落至垃圾传送装置,由垃圾传送装置带到垃圾储存舱中,打捞方便、快捷,可便捷改善水面环境,克服水面漂浮垃圾打捞时效率低、危险性高和劳动强度高的缺点,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捕捞器的其中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15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 下一篇:船艇用减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