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9198.1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2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庆;苏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邵武铁武林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6 | 分类号: | B60K17/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覃红丽 |
地址: | 35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速 货车 变速箱 车架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的连接结构,特别指是一种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低速货车变速箱的连接安装,主要是将变速箱固定于吊架,吊架两端分别与固定于车架两相对内侧的固定架连接。固定架与车架的连接常采用焊接方式,焊接作为加热冷却循环的过程,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固定架与车架连接处残余应力的产生,该残余应力易使连接处开裂、断裂,最终影响变速箱安装的牢固强度,且焊接工艺严重破坏了车架的原有结构,给拆装、维修等后续工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现详细说明其技术方案:一种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包括车架、设于车架内的变速箱、吊架和连接板,车架包括左、右纵梁,左、右纵梁于内侧壁分别通过第二螺栓与一连接板固定,两连接板各连接一固定架,吊架两端通过第一螺栓分别与两侧固定架连接,变速箱固定于吊架。
进一步地,两固定架与吊架间均设胶垫,胶垫套设于第一螺栓外。该装配简单、牢固,胶垫不会产生较大位移或滑落。胶垫可有效消除车架传来的震动,减少变速箱因车体震动而产生的摇晃,避免出现焊口断裂、塑性变形或者螺栓退丝、松动等现象。
进一步地,两固定架上均设螺栓孔道,吊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栓穿过螺栓孔道与两侧固定架连接。根据需要,可调节吊架与两侧固定架的连接位置,以得到变速箱较佳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固定架为三角支架,包括托接面和两三角支撑面,两三角支撑面分别位于托接面两侧且与托接面垂直连接。该结构用作支撑时,具有质轻、牢固等特点,可承受较大负载。
本实用新型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连接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于左、右纵梁,相比焊接,螺栓固定避免了连接处残余应力的产生,连接更牢固,且连接板可拆卸,后续组装、维修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的具休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包括车架1、设于车架1内的变速箱2、吊架3和连接板11,车架1包括左、右纵梁(10,20),左、右纵梁(10,20)于内侧壁分别通过第二螺栓41与一连接板11固定,两连接板11各连接一固定架12,吊架3两端通过第一螺栓4分别与两侧固定架12连接,变速箱2固定于吊架3。两固定架12与吊架3间均设胶垫5,胶垫5套设于第一螺栓4外。两固定架12上均设螺栓孔道120,吊架3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栓4穿过螺栓孔道120与两侧固定架12连接。固定架12为三角支架,包括托接面121和两三角支撑面122,两三角支撑面122分别位于托接面121两侧且与托接面121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连接板11用于将固定架12固定于车架1,连接板11与车架1作用面大,固定牢固;固定架12和吊架3用于固定支撑变速箱2。该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连接板11通过第二螺栓41固定于左、右纵梁(10,20),相比焊接,螺栓固定避免了连接处残余应力的产生,连接更牢固,且连接板11可拆卸,后续组装、维修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低速货车变速箱与车架的连接结构,为有效消除车架传来的震动,减少变速箱因车体震动而产生的摇晃,较佳地,两固定架12与吊架3间均设胶垫5,胶垫5套设于第一螺栓4外;为使吊架3与两侧固定架12的连接位置可调节,以得到变速箱较佳的安装位置,较佳地,两固定架12上均设螺栓孔道120,吊架3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栓4穿过螺栓孔道120与两侧固定架12连接;为使固定架12用作支撑时,具有质轻、牢固等特点,可承受较大负载,较佳地,固定架12为三角支架,包括托接面121和两三角支撑面122,两三角支撑面122分别位于托接面121两侧且与托接面121垂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邵武铁武林车辆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邵武铁武林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91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合器执行机构及具有其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下一篇:一种主动进气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