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7267.0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9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蒋勇壮;李宾频;陈前进;任青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76318部队 |
主分类号: | F42B33/06 | 分类号: | F42B33/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黄子平 |
地址: | 412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药销毁装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排弹装置。
背景技术
报废子弹在经过定向机构的调整,使得所有子弹的弹头的朝向一致。然而此时子弹的初速度较大并且各子弹的初速度不一致,若直接进入拔弹机构拔取弹头,拔弹机构不容易控制拔弹速度,因此需设置一个排弹装置,控制子弹进入拔弹装置之前,速度较小并且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弹装置,以解决子弹的初速度较大且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弹装置,包括上弹槽、下弹槽、排弹机构和送弹机构。
上弹槽设有用于整理从外界导入的子弹的内腔,排弹机构设置于上弹槽的底部,并将上弹槽底部的出口处的子弹输送至下弹槽内。
下弹槽设置于上弹槽下方,下弹槽开设有用于整理排弹机构传送的子弹的内腔,送弹机构设置于下弹槽的底部,用于将下弹槽底部的出口处的子弹输送至拔弹装置。
进一步地,上弹槽包括上托板和两个第一挡板,上托板水平设置,两个第一挡板相对设置形成上弹槽的内腔。
两个第一挡板位于上托板上方,两个第一挡板与上托板的上表面间隔设置,形成上弹槽底部的出口以及子弹在排弹机构的推送下运动的通道。
进一步地,下弹槽包括下托板和两个第二挡板,下托板水平设置,两个第二挡板相对设置形成下弹槽的内腔;
两个第二挡板位于下托板上方,两个第二挡板与下托板的上表面间隔设置,形成下弹槽底部的出口以及子弹在送弹机构的推送下运动的通道。
进一步地,排弹机构为排弹油缸,排弹油缸位于上弹槽上远离下弹槽一侧。
排弹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上推板,上推板在排弹油缸的作用下沿上托板的上表面往复运动,用于将子弹推入下弹槽。
进一步地,送弹机构为送弹油缸,送弹油缸位于下弹槽上远离拔弹机构一侧。
送弹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下推板,下推板在送弹油缸的作用下沿下托板的上表面往复运动,用于将子弹推入拔弹装置。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均为子弹直径的1.0~1.2倍,两个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挡板与上托板垂直,两个第二挡板与下托板垂直。
上托板上正对与上弹槽的内腔正对处及下托板上正对与下弹槽的内腔正对处均设有向下凹陷用以防止子弹滚动的凹面。。
进一步地,靠近下弹槽一侧的第一挡板下端与上托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子弹直径的1.0~1.2倍,靠近拔弹装置一侧的第二挡板下端与下托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子弹直径的1.0~1.2倍。
进一步地,排弹油缸和送弹油缸均设有传感器。
进一步地,排弹油缸的活塞杆的直径小于送弹油缸的活塞杆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排弹装置,包括上弹槽、下弹槽、排弹机构和送弹机构,定向机构传送的子弹进入上弹槽,停止运动根据上弹槽的内腔形状排布,完成整理。排弹机构将上弹槽底部的出口处的子弹输送至下弹槽内。子弹在下弹槽内停止运动进一步整理,在送弹机构的作用下输送至拔弹装置。上弹槽的子弹进入下弹槽的速度由排弹机构控制,对下弹槽内子弹的冲量较小,对下弹槽内子弹进入拔弹装置的速度影响较小。因而下弹槽内子弹进入拔弹装置的速度由送弹机构控制,可达到速度较小且相等,而且可保证较为精确将子弹输送至拔弹装置。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排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排弹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上弹槽;200、下弹槽;300、排弹机构;400、送弹机构;500、拔弹装置;110、上托板;120、第一挡板;210、下托板;220、第二挡板;310、排弹油缸;320、上推板;410、送弹油缸;420、下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6318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76318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7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飞轮螺纹孔和定位销孔位置度的检具
- 下一篇:一种变刚度抽壳推进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