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4305.5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2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折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折继红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3/08;F01N3/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8313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现在的汽车90%以上采用发动机作为动力,发动机工作时将燃料燃烧,燃烧室压力迅速增大,借以推动燃烧室内的活塞往复运动,通过传动机构传到驱动轴,借以驱动轮胎相对于地面转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具有很高的温度,将具有很高温度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以来升高了环境温度,不利于生态稳定。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铅等,其中:
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可能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睫膜炎,甚至还可能造成角膜损伤。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所以,即使是微量吸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二氧化氮浓度为9.4毫克/立方米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种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1952年12月,伦敦发生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
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城市大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人体中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由于铅尘比重大,通常积聚在1米左右高度的空气中,因此对儿童的威胁最大。
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近100年来,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而二氧化碳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废气具有很高的能量,直接将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属于能源的浪费。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将汽车尾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路依次连接吸热装置和所述散热装置并构成导热回路,吸热装置设置在排气管的尾端,吸收汽车尾气的热量,并且通过设置在吸热腔室内的雾化装置对导热介质雾化,雾化后的导热介质与排气管中的汽车尾气接触充分,吸热效率高,并且雾化后的导热介质还可吸附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固体悬浮颗粒、二氧化氮和铅,有利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导热介质输送管路、吸热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导热介质输送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吸热装置和所述散热装置并构成导热回路,所述导热回路内盛装有导热介质;
所述吸热装置包括吸热壳体和雾化装置,所述吸热壳体与汽车排气管的尾端连接,所述吸热壳体具有吸热腔室,所述吸热腔室与排气管连通;
所述雾化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导热介质输送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连通,所述雾化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导热介质输送管路与所述导热腔室连通,所述导热腔室通过导热介质输送管路与所述散热装置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吹气装置,用以将雾化后的导热介质沿汽车尾气流动的反方向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折继红,未经折继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4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声器连接部的波纹管
- 下一篇:一种半闭式等压颗粒捕集器的过滤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