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圈内置式等速传动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3048.3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8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 | 分类号: | F16F15/12;F16H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叶琦玲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内置 等速 传动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速传动轴,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圈内置式等速传动轴。
背景技术
等速传动轴包括中间轴,固定节,以及移动节,其中中间轴是等速传动轴中的一个重要零件,用于连接固定节和移动节。在目前的前置前驱动的车辆中,由于整车布置的原因,往往导致右半轴的长度远远大于左半轴,这时为了平衡左右半轴的刚度,右轴往往会采用空心轴的设计。
为了避开发动机振动的固有频率,等速传动轴会在中间轴上采用减震圈设计,然而在采用了空心轴设计的等速传动轴中,由于空心轴的回转半径较大,再装配一个减震圈的话会与车辆的摆臂和稳定杆等零件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圈内置式等速传动轴,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圈内置式等速传动轴,所述等速传动轴包括固定节,移动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固定节和所述移动节的中间空心轴,所述中间空心轴两端分别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固定节的第一连接头和用于连接所述移动节的第二连接头,所述中间空心轴内设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包括一体成型的两个圆柱形质量块和同轴连接两个所述圆柱形质量块的连接圆柱;两个所述圆柱形质量块分别位于所述中间空心轴的两端,且与所述中间空心轴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圆柱上包裹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所述中间空心轴中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圈外壁套设有开口卡环,所述开口卡环与所述中间空心轴中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圈外壁至少开设有一个径向凹槽和一个轴向凹槽,所述的径向凹槽和轴向凹槽相交且均与所述开口卡环的开口相对。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圆柱形质量块外壁上均开设有凹陷区,且一个所述凹陷区位于其对应所述圆柱形质量块的顶部时,另一个所述凹陷区位于其对应所述圆柱形质量块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区横截面呈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质量块外壁包裹有橡胶层,且所述橡胶层与所述中间空心轴内壁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区内壁也设有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固定节摩擦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移动节摩擦焊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圈内置式等速传动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减震圈设置在所述中间空心轴内,没有增大体积,从而避免了与车辆其它零件发生干涉的问题;以及由于两个所述圆柱形质量块分别位于所述中间空心轴的两端,且与所述中间空心轴内壁间隙配合,即所述圆柱形质量块对称分布在所述中间空心轴的两端;同时所述连接圆柱上包裹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所述中间空心轴中部过盈配合,从而提高了所述中间空心轴的固有频率,避免了车辆发生共振和抖动,提高了车辆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圈内置式等速传动轴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圈立体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圈主视图。
图4显示为沿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显示为沿图3中B-B的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中间空心轴
2 第一连接头
3 第二连接头
4 减震圈
41 圆柱形质量块
411 凹陷区
412 橡胶层
42 连接圆柱
43 橡胶圈
431 径向凹槽
432 轴向凹槽
44 开口卡环
45 过渡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3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级变速旋转式风动力推油多头泵减速器
- 下一篇:一种缓震组件